第165章 从战术到战略(第1页)

卢象升的提议让人感到有些意外,毕竟眼下明军的情况并不能做到全都要。

吴三桂摇摇头:“卢侍郎这想法未免有些想当然了,我军需要截断南北逆贼,兵力已经捉襟见肘,怎么还能先同时作战呢?”

作为和卢象升在米脂同甘共苦的人,此时也就他有资格出来提一个反对和质疑的意见了。

卢象升说道:“陛下此次讨贼,并非是要徒增杀戮,而是要保境安民。眼下春耕在即,百姓和士兵的粮食不可能完全靠山西和京城运输,那样成本高,不可能长久维持。”

“南下收复延安,张献忠很有可能卷土重来,所以必须打一波榆林,不一定要收复榆林,只需要让张献忠不敢出来,这样陛下才能从容往南。”

众人听后这才明白卢象升的用意。

农民军可以打下一个地方短暂停留,然后等官军前来围剿后再进行不断的转移和游击。

可是官军不能这么干,本身在收复失地的同时还要分兵守卫,此前跟农民军来回拉锯式争夺一块地的情况必须改变了。

孙传庭说道:“臣同意卢侍郎的建议,榆林镇城池坚固,地形险要,现在想要收回确实困难。”

“但我军完全能够与之一战!起码让张献忠不敢出来。”

艾万年忍不住了,他直接对朱由检开口说道:“陛下,臣长期在陕北与逆贼交战,也知道一些门道。那张献忠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角色,他手下有许多悍将和义子,而且坐拥坚城,性子又刚烈残忍,恐怕不会被轻易吓到。”

“若是到时我军久攻不下,他保存实力,等到天气转暖,其他地方的逆贼又冒出来,如之奈何?”

现场又是一阵沉默。

说白了,孙传庭和卢象升两个人虽然是朱由检的宠臣和近臣,但外来的和尚未必就会念经。

但孙传庭心里也不服气:本地和尚要是会念经,陕北的局势何至于崩坏到这个程度呢?

参会人员一下子从御营新老两派,变成了陕北派和外地派的争执。

而历史上的大明,放在山西、陕西、河南用来平叛的军队的派系之争更加抽象。像是京营系、中央系、陕北系、辽东系等等,几乎到了无限可分的程度。

农民军虽然战力弱,也有很多山头,但总体上还偏向团结的。所以双方打起来,明军能在正面战场取得大胜,却总是会进入内耗,然后发挥起来也是一会儿神一会儿鬼。

相比文官,武将之间的派系之争有时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