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像一头野驴,转眼就又过去半个月的光景。
朱由检这天照常从琉璃厂回来,心情挺好,因为徐光启和利玛窦他们的研究进展果然有了些许成果。
这也意味着,他可以北上亲征,亲自去跟女真侵略者做个了断了。
奇怪的是,辽东方面传来的军情却有些让人看不透。
皇太极在松山增兵,大有截断大凌河和锦州之间联系的意图,但至今迟迟不动手。
相反,一直被认为不会受到进攻的宁远城,却不断受到后金部队的袭扰,数个据点和堡垒被攻陷,似乎主力部队正在往北边集结一样。
难道敌人这次攻击的重心不是大凌河吗?
这就有些颠覆大明决策层的认知了。
因为按理来说,自从当年袁崇焕取得宁锦大捷,连努尔哈赤都因为折戟宁远郁郁身亡后,宁远两个字就成为后金最大的心魔。
皇太极为什么当初会跟林丹汗联手打喜峰口,原因就是他不敢打宁远。
如今他竟然一反常态,对宁远起了别样的心思,实在让人有些捉摸不透。
所以接下来主战场在何处,反而成了一个大的课题。
不仅如此,另一条军情又引起了南京官署所有人的愤怒。
皇太极在辽阳发布了一篇“伐明檄文”,开头部分说了自己的大金汗国是如何如何顺应天命,自己伐明是为了顺天命,报父仇,合情合理。
皇太极在继承汗位的时候,采用了“天聪”这个年号,此次檄文里也自称“大金汗国天聪皇帝”,明显是把自己抬升到了和朱由检这个大明皇帝一样的高度。
搞了如此具备挑衅的做法还不算,皇太极还在下文中列举了大明尤其朱由检的几个罪状。
什么“不敬祖宗,废弃礼法,重新阉宦”,“日罄师旅,掳掠民财,奸人妻女,吸髓剥肤”等等,基本上把朱由检当儿子一样,从头到脚骂了一遍。
最后结尾更绝,皇太极说自己是“兴仁义之师”,无意屠戮生民,如果辽东军民“有主动迎我王师者,立加重用安抚”,凡是在明廷有官职者依然保留原位,不失为富家翁。
韩爌气得不行,立刻对朱由检说道:“陛下,皇太极实在无耻无礼至极,臣虽不才,也愿执笔回敬他一篇讨逆檄文,否则也太让他小看了!”
打嘴仗这方面,大明文官还没怕过谁,于是一个个都开始报名起来。
有的甚至直接摆资历,这个说自己骂过首辅,那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