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辽东巡抚,兵部尚书袁崇焕,参见陛下!”
袁崇焕来到总兵衙门大堂内,朝主座上的朱由检叩拜。
卢象升、孙传庭、赵率教、满桂、吴三桂、祖大寿还有各路客军总兵,还有陈奇瑜、袁可立等身负御史职责的官员分列两边。
朱由检先是笑道:“袁卿,上次喜峰口一别,得有一年多不见了。”
袁崇焕心头一动:“承蒙陛下惦记,臣看到陛下安泰,心中亦是不胜欢喜!”
朱由检说道:“你到得比较晚,不过也能理解,毕竟圣旨到的时间也晚。”
“直接说正事吧,锦州那边情形如何?”
袁崇焕心里一沉,果然是问这个。
“回陛下,眼下建奴集结大军在三万以上,目标是要取下大凌河城,威逼锦州,卡住出入关内外的咽喉。臣已经让吴襄、祖可法死守大凌河,同时锦州方向增兵两万以备不虞。”
想了想,袁崇焕还是决定先不要申辩什么了。
眼前这些文武官员总有几个比自己看得明白。
说不定在来之前,已经有支持自己方略的大臣说过很多了,自己再提也多余。
毕竟,陛下要真的接受也不至于多此一举。
朱由检又问道:“朕听说建虏如今还有了火炮,你观威力如何?”
袁崇焕道:“臣以为几乎可以媲美我军如今的红夷大炮了。建虏过去从我大明掳走太多的工匠,又缴获了许多火炮,仿制出来是迟早的事。”
谁知朱由检脸上露出轻松的神色,又问道:“袁卿,既然建虏现在兵力雄厚,还有火炮助威,为何只是试探性进攻,却迟迟不大举进犯,反而等我大军入关?”
“十四万对三万,可是几乎五打一了啊。”
袁崇焕咬牙道:“陛下,打仗不是这么算的。我大明在辽东几乎从来没有以少打多,每次作战兵力都在建虏一倍甚至数倍之上,但总是败多胜少。”
“原因一方面是之前训练和甲胄不足,难以对抗建奴的虎狼之师。只能依赖坚城和火器战车来死守。”
“如今我军虽然面貌一新,但野战始终不敢说十拿九稳。更何况客军大多不熟悉辽东气候地形,难以发挥威力,打起来,还是要依靠宁远、锦州、大凌河三地坚城为主。”
说是不申辩,但袁崇焕一下子把自己不出战的理由几乎说了个遍。
是还不甘心?
朱由检也不急,只是听袁崇焕说下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