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欺上瞒下(第1页)

几乎是在王承恩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来宗道这些老油条也想到了一个法子。

“先想办法救出嘉定伯,然后上奏!”

来宗道指着那道折子:“把这奏疏暂时淹了。”

所谓“淹了”,就是说一份奏折送到内阁和司礼监后,双方都同意将其按住不发,这奏折就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被皇帝看到。

这就是明朝的官僚系统对皇帝的一种限制,甚至能说是一种无声的对抗。

内阁负责帮皇帝处理文件,提出议案,司礼监负责帮皇帝盖章批红。二者互相制衡,皇帝权力就大,但要是二者互相联合,那他们就是皇帝。

最典型的是万历年初期的冯保和张居正。当时万历皇帝不过十来岁,什么都不懂,张居正担任首辅以后,和司礼监的冯保关系要好,不管什么议案都能被司礼监批准。

就这样,掌握帮皇帝批红的司礼监,负责给皇帝提建议的内阁便实际等同于皇帝,他们做点什么,皇帝是不可能知道的。

皇帝说穿了就是紫禁城的囚徒,天生就活在信息茧房里,文官们的心思就是希望皇帝当个无情的盖章工具人,美其名曰“垂拱而治”。

这是文官一直追求的,也是跟皇权最大的矛盾点。

当然了,以王承恩对朱由检的忠诚,他不可能当冯保,也不允许来宗道他们做第二个张居正。

只是周奎被俘这件事真的太大,也太耻辱,更牵涉到皇嗣安危,如果能够救出周奎再处理,那最好不过。

特事特办嘛。

就算事后朱由检要追究他欺瞒之罪,他也认了。

王承恩心里也很纠结,要是这事开了头,今后来宗道他们也如法炮制,今后报喜不报忧怎么办?

来宗道看出他的纠结,说道:“王大珰,事情发生在千里之外,很多情况还不明朗,再等等也好。”

“洛阳也有很多官军在,福王不是不晓事理的,说不定已经下了重赏让人去救呢?”

这话说得他自己都不信。

毕竟周奎不是傻子,不可能明知道有义军在附近还去送人头,义军也没有强大到可以主动招惹官军的程度。

脑子清楚一点的人都能想到:福王可能就是幕后黑手。

指望他去救人,那真不如烧香。

所以来宗道他们的心思,其实还是想跟司礼监达成合作。

政治这种事,有一就有二。

来宗道又说道:“王大珰放心,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