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对科举的认识无疑是停留在表面的,真的要理解科举的选材逻辑还有制度历史,哪怕他悟性再高,学个三年五载都不够。
陈奇瑜等人听得心惊胆战,但索性这位陛下没有想要改制的想法,也都放下了心来。
习惯性摆烂的朱由检没那个兴趣和时间,加上他前世就是各种考试里摸爬滚打出来的,深知不可能有绝对公平的选材制度,所以只是蛐蛐两句。
朱由检接着问道:“考题是如何定的?”
陈奇瑜答道:“回陛下,这个要分情况,会试考题一般都是主考官出题。到了殿试,便是陛下出题,若陛下不便,可由内阁大学士代为出题,陛下审定即可。”
朱由检来了兴趣:“朕也可以出题?”
这无疑是一句废话,众人齐齐点头。
朱由检又问道:“那朕可以参与改卷吗?”
陈奇瑜心中警铃大作:“这个……自然是可以的,进士乃天子门生,陛下参与阅卷当然不无不可。”
“只是会试学子众多,试卷也多如繁星,臣恐怕陛下来不及细看,也耽误陛下处理其它政务。”
朱由检看向孙传庭。
孙传庭道:“臣也如此想。陛下若是不放心,可以等阅卷结束后再查看,所有考卷都有封存,陛下若是不满意可以另外再行阅卷选拔。”
既然如此,朱由检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想到自己前世当了那么多年学生,现在有机会可以给别人判分改卷,还是科举这种国家大考,朱由检顿时感觉晕船恶心的症状都好多了。
御驾船队在长江行驶十多日后,终于到达了南京门户的安庆府。
由于朱由检实在受不了船上的颠簸,于是下令在安庆停留几日休整,之后以陆路去南京。
安庆府的官员赶紧出迎,把官署收拾出来作为临时行宫,朱由检也终于是能好好休息一下了。
两天后,朱由检身体有所好转,也是这时,他收到了他最为关心的辽东方面的战报。
出乎御营所有人意料的是:建奴竟然没有如往常那样发动秋季大攻势!
袁崇焕和毛文龙的奏折都说明,八月以来,明军与后金没有发生任何大战,只有几次小规模野战,但都是数百骑兵之间的短兵相接,虽有伤亡但并不是大战。
毛文龙在皮岛上依然继续打游击,后金女真方面也没别的大动作,甚至都没扫荡毛文龙在陆地上的根据地。
朱由检看到奏报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