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给他长长记性(第1页)

江宁端坐马背,双目如刀,冷冷扫视着跪倒在面前的南京文武官员,心中思绪万千。

他清楚记得,原本的历史里,满清豫亲王多铎率军进入南京时,这些人里九成九根本未曾反抗,二话不说便开了城门,跪伏路边投降。

那天好像还下着大雨,他们既不怕冷,也不嫌地上脏,趴在泥水里一动不敢动。

多铎后来还赏了些食物,竟把这些人吃得眉开眼笑。

当时自杀殉国的,唯有刑部尚书高倬一人,再加上十几名低级官员与几个读书人。

当真是天下太平,公卿尽享尊荣,国破山河,公卿带头变节。

多铎一路招降纳叛,前后收降总兵二十四人、副将四十七人,水陆兵马合计二十三万,连长江水师、南京京营都不战而降。

想到这里,江宁眼中的杀意毫不掩饰。

大明北方虽已残破,可满清入关后,百姓仍在奋起反抗。

就连曾与大明拼得你死我活的李自成残部、张献忠残部,最终都能联手抗清。

反观作为陪都的南京,这些人竟全是软骨头!

正思忖间,江宁瞥见勋贵队列中,有一人与魏国公徐弘基、灵璧侯汤国祚、临淮侯李弘济、怀宁侯孙维城、隆平侯张拱日、忻城伯赵之龙等人隔着老远,神色格格不入,且面色平静。

这让他顿时起了好奇。

再转头看南京六部官员,江宁又不禁失笑,这些人多半七老八十,都是被打发到南京来养老混日子的,倒也没什么大问题。

徐弘基此时心中怒火更盛。

自己已率南京文武跪拜行礼,可江宁端坐马背毫无反应,显然是要给自己下马威。

江宁虽得朱由校信任,终究只是新晋侯爵,而自己是大明开国六王之一中山王徐达的后人。

自永乐朝之后,历代天子身上都流着徐家一半的血。

放眼太祖老朱以来,也只有黔国公府沐家镇守云南、魏国公府徐家镇守南京能有此殊荣。

想起这些,徐弘基只觉底气十足,竟率先站起身来。

身后一众勋贵见状,暗自喝彩:“好样的!

很精神!

不丢份!

真有种!

不愧是魏国公!”

也纷纷跟着起身。

南京六部官员则惊得嘴巴大张,他们与徐弘基虽不算亲近,却也熟悉,万万没想到他竟敢在钦差未发话时带头起身,当真没丢老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