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波及很广,地主家也没有余粮,逃难的队伍不断减少,成为荒骨。
少年也履步蹒跚,倒在了路上。倒下的人太多了,没有人为之停留,只能怒骂该死的老天。
画面一转,少年被一个老僧所救,成为白云寺的一个小沙弥,有了自己的法号,明心。
惊人的才智让他飞快的学习,将佛经融会贯通,三十岁就已经成为禅宗级别的人物,整个白云寺没人比他的佛法更加高深,明心大法师的名声也出现在大江南北。
明心有了想法,他想成佛。
陈阳摇了摇头,佛门讲究四大皆空,向佛求佛,落了下乘,不过明心和尚已经成为禅宗了,又怎么会不懂如此简单的道理,陈阳接着往下看。
辞别白云寺,正值皇朝末年,土地并兼,天灾无数,民不聊生,明心决定救人向善,得以成佛。
凭借明心大法师的名声为士绅富人讲经说法,换取酬劳,然后买米施粥,一路行善。
施粥十年得到在世圣佛的称号,可是明心越发迷茫,见多了人性的恶心中产生疑惑,喃喃自语,“佛真的能教导众生吗,百姓吃都吃不饱。”
“完了”,陈阳看到这里发出感慨,明心开始质疑自己的信仰了。这就是人常说的识障,渡过去了就是一代高僧,恐怕明心没有渡过去。
明心停了下来,选了一处山清水秀的小镇,在附近小村子建设自己的佛寺。取名我佛谐音,卧佛寺。
明心大法师名声在外,前来参拜礼佛的人络绎不绝,香火钱也是不少。施粥还能继续。明心给灾民们讲经说法,然后施粥,度人向善,但是救的越多,灾民越多。
可人心本恶,有了明心的施粥便有人不事生产,更是把一家人带过来蹭吃蹭喝。如果明心驱赶,就说他道貌岸然,只为名声。明心也被名声所绑架,任由如此。
慢慢的,朝廷赋税加剧,活不起的人更多了,礼佛的人少了,请他讲经说法的人也没了,香火钱难以为继。
明心也不得不参与劳作,赚取银钱,身形也变得干瘦,黝黑。
可一个人如何满足村民。施粥也从满碗,变得清汤寡水。得不到满足的人们开始怨恨,散播谣言败坏明心大法师名声。
这下更没有人礼佛,最后一点粮食都没有的村民,把目光盯上了这卧佛寺。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受过明心大法师恩惠的村民,将罪恶之手伸向了他。
卧佛寺被毁,一切值钱的东西都被抢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