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第十七章 领受自然的恩典2(第1页)

空净法师河源寺对众营员开示:凡夫现在没有解脱,活得那么有劲,每天要工作,要听课,还要学习,这个力量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我们心中的欲望而来。一般不学佛法的人总想满足自己的欲望:别人是什么地位,我也要什么地位;别人有什么样的享受,我也想要什么享受;别人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我也想要得到。都是以欲望来支撑着生活,完全都是为了自己。夫妻之间也一样,彼此都是为了自己,一定都是为了自己的。你不要那么伟大地说我是为了对方好。没有!因为对方是你的妻子,你才会对她好;如果是不相关的人,你就不会对她那么好了:她是你的,所以你为她好,背后的根还是为了自己好。

凡夫都是以我执欲望作为动力,讲的话都是围绕自我的。如果这种欲望是错误的,我们就会产生痛苦,堕落恶道。如果是正确的,它作为我们生命的动力,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帮助的,这种欲望就叫做善法欲,这也是欲望。一般的人,如果看他容光焕发,这个人的欲望一定很重,他生命的欲望和力量很强。容光焕发的人,要么他很得意,自己过得很舒服;要么他很善良,很想做好事帮助别人,这是善法欲。一般的凡夫都是靠欲望支撑着,如果没有欲望,他的脸色就开始沉下来,开始干枯,因为觉得没有意思了,生活也变得乏味,整个人都是无精打采的。如果一个人彻底没有欲望了,不久就会死掉。

佛法告诉我们:欲望是很重要的,人是需要有欲望的,但要把恶欲转为善法欲,让生活充满了力量,每天都往前冲。可是你别冲到最高的地方摔下来。那样就摔得很惨了,所以还要发出离心和菩提心。出离心和菩提心就是愿望,是菩提愿望。这个愿望也是由欲望转化过来的,都是一个东西。都是你那颗心。只是原来的心是为自我的,我想怎么样,欲望都是围绕自我的;发了出离心和菩提心以后,似乎也是围绕着自我,但是实际上这个“我”是一定要舍弃掉的,因为执着自我是痛苦的根源,当把我执放下的时候。你的菩提愿就生起了作用。

自我解脱了以后的生命,比容光焕发、充满欲望的人还要容光焕发。普通人的容光焕发也有可能是因为擦了什么油,但是如果是一个解脱了,愿意回来利益一切众生的人。他脸上的容光焕发是从表到里都清净无杂染的,那是大菩萨。凡夫的业报之身,脸上没有什么光是很正常的。

从生命的解脱道再往前走,走上菩提道,走上成就佛菩萨这条道路的人。他所有的生命动力就是为了利益众生!大家在修大乘佛法的时候发菩提心,如果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