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将话题转入谈判合作适宜后,在基本的投资问题上、设备的购进、技术的引进、人员的招募和培训、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的管理上都很快就达成了初步协议。()刘铭九从后世学来的很多先进的思想,让两个美国人更加对这个中**人、传奇式的少年感觉惊奇起来。例如流水线、营销提成、防止贪渎、人员管理和培训上的很多东西,对于他们来说都已经超过了此时美国企业的那一套,如果不是人就坐在他们的对面,他们怎么也无法相信这样一个只有十九岁的少年,竟然就是这些方案、方法的创造者。
看到两个美国人那不时透露出的赞佩之情、惊喜之色,刘铭九内心却在感谢自己原来的那个时代,让自己有很多机会去接触到很多的知识。一次次的换工作,一次次的换环境,虽然当时感觉自己很辛苦,对那个社会还曾经是个典型的愤青,但是此时刘铭九的内心却在开始感谢那一切了。如果不是不停的换工作,自己不可能有那么宽阔的视野,如果不是一次又一次的换环境,自己更不可能有那么广的知识面,当然更不可能学到这么多当时看上去不怎么样,现在却很有用的经验。
一切谈的都很顺利,最后却关于“员工福利保障”和“人事管理办法“上双方进入了僵持,这一点刘铭九也早就想到了:“二位先生,不知道二位真实的想法是怎么样。但是,本人多少还对贵国的法律和社会有那么一点点了解,我很欣赏贵国与我国现在情况相比的先进性,所以我才会坚持要按贵国现行为的法律和体制来管理咱们的企业,难道二位对这都不明白吗?”
“哦,我尊敬的先生,可这是在你们的国家,而不是在我们的美利坚。”佩尼听完刘铭九的话,立即就接了过去。
刘铭九笑了一笑,转眼看了一下早已经沟通好的武同周,武同周也不含糊,理解也接下了佩尼的话:“佩尼先生,但是我们都是在做生意、开工厂。你们的法律和体制先进,所以我们才会选择用你们的体制,这跟在哪个国家似乎没有太大关系吧?”
“可是,亲爱的武先生,如果按刘先生的方法去做,各位想过我们会在你们这个国家的现状下,很难与其他同行进行强有力的竞争的哦。我们如果按刘先生的方法做了,我们的资金上就必须留出很大一部分用做员工福利。我们如果按刘先生的方法做,工人培训的周期会比正常的多出一到两倍,而且现在在贵国,工人们随时可能去别的企业,我们培训好的人才很容易就会被其他同行挖走。”克雷德的汉语比佩尼要好很多,所以他接过了武同周的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