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荒团 ”
李易对秦良玉这员女将如雷贯耳,对她的白杆兵更是下过心思。
白杆兵的武器不是普通的长枪,而是用结实的白腊树树干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
可以说白杆兵是中国第一支专门山地作战部队。尤其是秦良玉军纪严明,让这支部队令行禁止,是明末没有腐败掉的最出色的部队。
李易曾经让李胜智训练过山地师,可惜太行山无论是险峻还是气候,都和南方相去甚远。最终这支部队泯然其他部队,也成了骑步兵。
李易早就有心招揽秦良玉。可惜秦良玉这支部队是少数民族,他的大军都是用大汉思想武装起来的,恐怕互相很难融合。尤其是秦良玉年今五十,这个女人一脑子浓厚忠君思想,想改变谈何容易。
如果是李易,绝不会把白杆兵放在平原或者沙漠地区作战,这真是没用对地方。
不过秦良玉不这么想。秦良玉觉得只要朝廷看得到她的部队,那就是她的荣幸,就是白杆兵的荣幸。
白杆兵的精锐装备很豪华:人人是带护颈的头盔,重达十六斤。铁页子甲重五十斤。这不是钢铁不值钱的后世,这个时代铁是国控物资,不仅仅是价格高的问题,你有钱也未必能买得到。
普通士兵就这一身行套,简单行军就累趴下了,还谈什么打仗?
可白杆兵常年训练下,穿着这样沉重装备,穿山越岭一样健步如飞。
后世这支部队的精华消耗在东北对后金作战的战场上,虽然取得的战绩一样斐然,可是东北几乎都是平原作战,靠的还是士卒用命,军纪严明。
可惜的是本应该用于山地作战的部队,用在了平原战场。秦良玉的白杆兵根本没有发挥出他们真正的实力。
这一世历史再次重现:白杆兵要去他们不适应的沙漠,和骑兵作战。
—————————————
嘉峪关外城高九米,听起来比那些动辄十二米的雄城差一些,可是对于骑兵来说,那就是不可逾越的屏障。
叶尔羌大军的前锋官是阿拉汉。
阿拉汉原来是叶尔羌国万夫长,现在军制改革后,他就成了军长。由于他骁勇善战,这一次他就成了南路大军副司令,同时担任先锋官的角色。
通往嘉峪关的道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