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节 格雷厄姆的原则与难题(第1页)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公司的真实状况一般比较隐秘,使人难识其真容。格雷厄姆经过通过调查、查阅资料可以揭示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如今,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瞬时信息传递早使得信息透明了。

股市大崩溃还是给格雷厄姆留下一个深刻的教训和经验:时刻注意规避高风险。在以后的每笔投资中,他总是尽可能追求最高的投资回报率,同时保持最大的安全边际。

如今,市场的成熟是多方面的,投资者机构化了,监管全方位,经营者也不敢肆意妄为。整体市场鲜有过去那种尺度的股灾。投资者完全可以胆子更大一点,投入普通股的比例更多一些。

[图片 1]

不过,在 A 股,我们正处于转型期,那些曾因为炒作不便的价值洼地正在被填平。作为最早的量化投资倡导人(也就是用严格的数量分析股价的投资方法),分享一下格雷厄姆的选股指标还是很有意义的。

比如他认为防御型投资者应平均买进道琼斯工业指数的 30 支股票,否则就应该选择年销售额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这这些企业流动比率应为 200% 以上,且长期负债不超过净流动资产;历史上看,如过去十年,每年皆有盈余。企业应坚持分红派息,至少有一定量的成长。三年平均市盈率小于 15 倍,市净率小于 1.5 倍等等。

格雷厄姆在人生最后阶段借鉴了航空工程学的量化分析法,留下了选股 10 大量化规则,可谓毕生功力精华。这 10 条分别是:

1、收益/价格比至少是 3A 级债券 2 倍。若 3A 级债券收益率为 8%,则满足条件的股票收益率至少为 16%,也就是说市盈率为 6.25。

2、市盈率低于最近 5 年最高的平均市盈率的 40%。

3、股息率不低于 3A 级债券收益率的 2/3。

4、股价应低于每股有形资产账面价值的 2/3。

5、股价不高于流动资产净值或速动清算净值的 2/3。速动清算净值这个数字是指当前资产减去债务总额,固定资产不包括在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