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1 节 房价永涨的土地基础(第1页)

前二十封信我们讲的是宏观经济。至此我们进入了本课程的最后一小节。最后十节课,对前面九十节拾遗补漏,系统性会差一些。但所谓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具体到每一个问题,都会知无不言。

下面我想用三四封信讨论一下和我们关系非常密切的一种生活必需品,同时它在中国又是一个投资品种,那就是房产。

中国的房地产为什么陷入这样一个房价永远涨的博傻游戏,无论从什么时候上车都不晚,下车总是错,房住不炒永远是空谈,这是有它深刻的制度原因的。原因就是土地的供应方只有一个:地方政府,而买房子的人,被城市化推进城市的人,却在源源不断的增加着。其实即使不增加,如香港那样有着严格控制的边境线,只要供应被人为的限制住,房价就会成为榨干市民收入的工具。

从官方统计的数据来看,1987 年才有全国性的房价统计。当年的全国平均房价是 408 元/平方米。当时我父亲的单位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所在的地方盖房子,征用农民的土地是两万元一亩。但因为当时通货膨胀得厉害,每年的涨幅可观,不过一直到 1992 年,房价都没涨过千元。我曾在网上看到一张 1993 年的《新民晚报》,上面的广告打出的是「3 万元拥有一个家」。那一年,确切地说 1993 年还是全国房地产的一个小高潮,全国人民南下海南炒地,房地产一片繁荣,热风也刮到了上海,上海市中心的房子短暂地达到过 6000 元/平方米。但很快海南地产泡沫破裂,冷风又袭来,上海市中心的房子腰斩一半。

[图片 1]

1990 年左右的房价对老百姓依然遥不可及

真正使「北上广深」的房价如脱缰之马的,是 2004 年开始的「8·31」土地大限。这一年 3 月,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下发 71 号令,要求从 2004 年 8 月 31 日起,所有经营性项目用地一律公开竞价出让,各地不得再以历史遗留问题为由进行协议出让。同时要求此后发展商需及时缴纳土地出让金,两年不开发政府可收回土地。此前的房地产市场还涨跌相间,给购房者很多「抄底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