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划是人为划定的行政区域,未必符合城市发展的自然规律。近来很多人在探讨雄安新区的建设似乎遇到了困难,一个难题就来自区划。解放后很多打天下的功臣们要卸下戎装,就职于地方,他们都希望离中央领导们近一点,可地方上的职位就那么多,供不应求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当时距离北京最近的河北省就划出了很多的县,很多地区。每一个行政区划于是比相邻的山东、河南小很多。结果区划过于密集,地方利益和诉求就多。这就造成了几十年后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难题。
70 年前的解放干部们可谓向着国家的行政中心聚集,这体现了人类固有的向心的力量。实际上,人类的群居本能催生了村落的出现,城市也因此而产生。只不过在农业社会土地是最为关键的生产资料,农人们离不开土地,所以人口相对分散,一旦工业化开启,人类逐渐摆脱了土地资源对生存的限制,人类便开始了一波一波地向着城市的聚集。
从资源利用和生产率提升的角度,产业集聚所产生的规模经济以及人口集聚所带来的外溢效应是城市增长的源泉。当然,当城市无限膨胀的时候,自然资源也会形成反方向的力量,限制其发展,这就是大城市病。
那么,城市多大才发展到了极限呢?全世界最大的城市聚群是日本东京,那里有 3600 万的人口,整个日本才有 1.2 亿人口,而东京地区的人口就占了全日本的近 1/3。韩国首都首尔的人口呢在 1000 万左右,韩国的总人口是 5000 万,一个特大的城市占到整个国家人口的 20%。巴黎人口 1100 万,也占到法国总人口的近 20%。再看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城人口数量约为 2180 万人,占了全国人口的 17.2%,在国内生产总值方面,一个城市的 GDP 占墨西哥全国 GDP 的 35% 多。

[图片 1]
东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开启工业化以后,人口向着城市聚集。在我们这样一个近 14 亿人口的大国,人口向特大城市集聚的规律是不可能改变的,只有人口集聚才有可能形成特大城市的外溢效应,只有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