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节 接纳马克思主义和成立中国共产党(第1页)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接纳

苏联解体后,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至今仍掌握巨大权力的中国共产党在 1921 年召开了第一次党大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无疑受到了俄国革命、1919 年共产国际成立的巨大影响。然而,最近围绕作为成立共产党前提的、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意见,即认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经过日本传入中国的。

以往的研究认为,中国开始正式地接纳马克思主义,源自 1917 年夏李大钊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但实际上,五四运动之前在北京的日报《晨报》的文化版面中,就开始翻译、介绍河上肇等人写的日本马克思主义文献。担任翻译工作的是李大钊留学日本时的朋友,《晨报》的主笔陈溥贤。

1918 年底,陈溥贤被派到东京担任特派员,负责采访日本关于巴黎和会的动态。他对吉野作造的黎明会的成立非常关注,详细地向国内介绍了「大逆事件」后「寒冬时代」暖风缓缓吹来的日本社会主义运动。陈溥贤之所以关注日本的社会主义,是因为他认为日中两国要解决山东问题等悬案,达到「真正的亲善」,首先必须把日本改造成不是由军部或资本家,而是由工人来当家做主的社会。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基于陈溥贤的翻译上,刚才提到的北京大学学生团访日,也是吉野作造努力搭建与李大钊之间的桥梁的辛苦结晶。

72 李大钊

同时,李大钊也独自和日本的社会主义势力建立了关系。1920 年 12 月,堺利彦、大杉荣等人在东京成立了日本社会主义同盟,李大钊也立即参加。北京常驻的报社记者丸山幸一郎把他介绍给日方人士,之后李大钊从日本获取最新的信息,同时他的关注点也从学说研究扩大到妇女解放问题、工人问题等方面。1921 年 11 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他灵活运用河上肇的著作理论,阐发了通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