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前往鄂州后,周和、王冲翼等便立刻出发,护送赵环兼程南下景王赵杞不久前还是皇城司监视的目标,平心而论,皇城司诸将认为赵柯才是名正言顺的正统,又不愿因此而臣服北虏,陈东尊天子不奉乱命的主张,正和了诸将之意而赵行德和皇城司也有渊源,当年王彦和沈筠都曾在暗地里给赵行德一些帮助
马援望着这行人马的背影,羡慕道:“快马兼程,很快就到了”这几名太学生也决定前当鄂州,只是不和山贼人马一路不一会儿功夫,唐子山义兵就招揽了十多名丁壮,梁绣也感觉十分满意这时南北隔阂甚大,这些流民的口音和唐州人相若,梁绣以为他们比南人要容易管束投军的流民多是没有家室,北人思乡,打起仗来也会用命一些
天色还不晚,树林中休息的百姓陆续动身此地离襄阳也只有一百多里路了,若脚程快的话,明天就能赶到襄阳东南王师重兵驻扎襄阳,到了那边便算暂且安稳了到了那边佃几亩田,做点工先维持生活,这就是大多数人仅有的打算了人离乡贱,这些百姓在乡多为中产之家,这一番离乡背井,长途跋涉地逃难,并没有别的奢望,只求过个安稳日子,不要过北虏治下那般朝不保夕,猪狗不如的生活
襄阳与樊城南北夹汉水筑城,在方腊乱起之前,宋国的百姓多是从三国话本知道这个地方,孙权在此被黄祖所杀,关羽水淹七军后又兵败,都令人扼腕叹息从方腊乱起之后,襄阳成了东南行营帅府所在,刘延庆率领七八万人马北上勤王,走了一个多月的路,一听说汴梁陷落,官家被掳的消息,七天便退回了襄阳,行军前后缓急迥异,颇为时人所诟病尽管如此,北虏大军压境之下,这支大军已成了东南半壁的希望,也有不少人赞他老成持重,为朝廷保持了一支精兵有些不明事理之人,甚至把大名和襄阳相比,不但指斥赵质夫、秦桧等清流误国,还污蔑王彦不能像刘延庆保全师旅,是河北兵败得罪人
刘延庆站在襄阳城头,望着北方,逃难的百姓络绎不绝自问若是自己置身大名,下场也决不可能比王彦好所以,河北兵败,王彦殉国的消息传来,刘延庆不仅没有庆幸,反而有兔死狐悲之意为防辽军细作,现在襄阳和樊城都不能接纳流民百姓到了樊城后,副将付东明、王廪拣选愿意投军的丁壮,充实到各军里面,两个月来得了精兵三万人再加上东南行营原有人马,襄樊两城已聚集了十万大军
“大帅,这铁打的襄阳,就算是辽狗百万大军来攻,也得崩掉两颗牙”
幕僚黄湛手握折扇堆笑道但刘延庆面沉思水,眉头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