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万步,我们可以努力把大宋礼法广布于四海,将每件事都考虑得十分谨慎、精细,然而,人力有时而尽,海上几千年来已经有一套完整的规矩,我们另起炉灶这一套,能不能配合海上的天理?我看未必一人之智焉能敌千万年人之智,说不定比原来加不堪”
“可是,”李蕤责问道:“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和蛮夷有什么区别啊?”
“有什么区别?”
赵行德一字一句地重复道,他面色冷峻,仿佛在礼部面对州学学政的质疑,缓缓道:“吴太伯,太伯之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周王季历之兄,季历子即文王姬昌太王知姬昌贤,欲传位于季历而及姬昌,于是太伯、仲雍让贤而奔荆蛮,荆蛮人钦佩二人道德,追随归附的有上千家,立太伯为君,方有吴国太伯、仲雍,皆古之圣贤,太伯三让天下,孔子赞之曰‘至德’让贤季历而及姬昌,方才有周朝八百年然而,太伯死,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赢以为饰这二人所为,和蛮夷没区别吗?”
“断发纹身,毕竟只是表象”李蕤反驳道,“吴太伯,仲雍,怎么与蛮夷没区别”
“吴国可不是什么礼乐之邦,断发纹身皆是表象,那什么才是神髓呢?”赵行德若有所思道,“难道不是太伯、仲雍得了周礼之神髓,以荆蛮之德,配荆蛮之道,方才能立国于荆蛮之地后来以区区吴国,西破强楚,入郢都,北威齐晋,为春秋霸主之一如果不是吴仲雍断发文身,赢以为饰,在荆蛮之地,恐怕连生存都困难 ”小说 章节最快” ?”
李蕤沉默不语,吴国断发文身,王位兄死弟及,已近蛮夷而吴之后又有贤人季札,再三让其国,可见太伯的谆谆君子之风未曾断绝若说吴人与蛮夷无异,那确实又说不过去他心中模模糊糊,似有所悟,却又不甚明晰,不禁问道:“那以元直所见,以德配天之说,中国与蛮夷之分,什么是皮毛?什么又是神髓呢?”
“也许吴太伯知道”赵行德摇头道,“可我却不知道或者说,不确切知道某种意义上说,多做做错正因为如此,水师经略西南南海,我只能尽可能少去变动海上的规矩,尽量依照海上原有的规矩去行事就如你所知一样,水师整训这些俘虏,最重要的便是教导他们军法军纪,立规矩但这些规矩,和海上原有的规矩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除了最少的必要的坚持之外,西南海上还有很多很多明的暗的规矩,都是我们要去顺应,而不是对抗的而适应这些规矩,第一步便是要知道规矩,这就用得着捍海营的人了”
“既然有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