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七十七章(第1页)

万神殿想的很好,用最小的代价,就把格尔这个疯子收入体制内。

到了那个时候,别管格尔到底有多厉害,他也会被万神殿的规则限制的死死的。

人一旦进入一个完整体制,被同化基本是必然的!

体制就像一个大机器,体制内的每一个人就是机器中的零件,零件你需要它多大的个性和特长?它能正常运转不耽误事就行了。体制大机器对所有零件的要求就是:完成要求你干的事,不需要干得很精彩,更不需要你干出个人色彩,只需要大家步调一致,以保证这个机构运行的效率值最大即可。你个人太突出,反而不好,弄得体制机器离了你就不行似的,而体制机器能够长久的前提就是:离了谁都行。

所以体制内的每一个人,只是用一部分精力在应付体制的工作需要,还有很多精力在适应体制的环境,对具体工作全情投入的很少,更谈不上个人价值的体现,体制内想给自己工作干出个人烙印的行为,其实从本质上都是徒劳,体制的本质属性从根本上排斥这种行为。所以体制内大家很平庸是一种环境的要求,也是人对环境的适应。

如果大家对体制的认知都是一样的,对工作的认知也是一样的,那么行为和态度也就一样,时间一长,同化也就是必然。

其实推而广之,人在哪有不被同化呢?社会在我看就是一个同化的产物,有两个以上人的地方就会有同化,因为人要生活,大多数讨生活的营生都是需要多人合作的,合作就存在相互协调,一协调每个人的个性就会被压制。人喜欢谈体制的同化是因为这地方是把个人压制到了一个比较低度的存在,其它地方没有嘛?相对好一些而已,相对自由和个性化一些而已,有的人在体制内不适应,跳出去,争取到的不过是相对的自由和个性允许。但很多人终其一生,不就是在争取这些“相对”的东西嚒?所以也无可厚非,看个人怎么权衡吧。

体制化,这个看似平淡的词汇,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复杂而微妙的角色。它不仅关乎规则、习惯和意识,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选择。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索体制化的双重面相。首先,体制化的正面效应在于它带来的稳定与安全感。如同人类对懒惰的天然倾向,人们渴望一个无需主动反应的世界。体制化提供的预知性未来,能够减少我们的不确定性和恐惧,比如社会的社会主义体制,为中国公民描绘了一个可以期待的和谐蓝图。从个人到社会,体制化像是一套保障,为人们提供秩序和归属感,使人安心。然而,这种舒适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