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柳树村(第1页)

第三百零三章 柳树村

柳树村,任由谁看到这个名字,都会认为这是一个大量种植有柳树的村子,同时也以为这里是个富有诗意的地方。()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喜欢柳树。看着它们披头散发的模样,立即文思如泉涌,灵感如尿崩,当即一发不可收拾,一首首诗词就如同厄瓜尔瀑布一样喷洒而出。古代的《诗经》中所写的“杨柳依依”,早已成为人们吟咏的佳句。唐以后,咏柳的诗词名篇迭出,如“柳絮飞来片片红,夕阳方明桃花坞”,“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等等。但是在咏柳的诗词中,把柳树的柔美形象描绘得最真切动人的,要数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么具有诗意的地方,当然会使人们向往,于是便三三两两地引朋呼伴,一起来这里感受一下古诗人的情怀。

可惜等他们辛辛苦苦来到柳树村,映入眼帘的,不是“似剪刀”的一片片垂柳,也不是“杨柳依依”的景象,反而是一片的荒芜。他们有些不死心,在村子里到处地寻找,可是令他们失望的是,这个名为柳树的村子里,居然没有一棵柳树,就连一根柳条也没有发现他们只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了。

其实柳树村,一开始是真的种植有柳树的,不然也不会起了这么一个明显的名字。那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是垂柳,甚至村民们一出门口就能够遇到,整片整片整排整排,整个村子那时是一片的绿意盎然。

可惜的是,在五六十年代大炼钢的时候,许多树木什么的都被砍伐下来当做是柴烧了,柳树当然也没有逃脱这种命运,柳树村里的柳树也被砍伐一空,给村里留下的只有一片荒芜。

后来运动渐渐平息了,村里的柳树也没有了。可是人们没有想到,柳树虽然被砍伐,却还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根,等没有人再去伤害它们的时候,它们又重新地冒出了枝头,焕发了新生。

柳可以进行无性繁殖,以须柳根生长为主。 “无意插柳柳成萌”,柳树无与伦比的适应性使之成为我国古往今来国土绿化最普遍的树种之一。许许多多的须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伸向四面八方,紧紧地拥抱大地,为主干提供丰富的营养。柳树没有松树的伟岸挺拔,也不像杨树那样正直不屈。主干通常在二三米处就长出分枝,光滑柔软的枝条状若丝绦,纷披下垂。柳叶是单叶互生,叶片狭长但宽窄相宜,形如少女细长的眉毛,正如“鞭蓉如面柳如眉”。

正因为柳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