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辛苦,终于定下了创建荣氏影城的大计。屈指算来,荣少亨已经在大陆呆了半个多月,眼看一切已经就绪,荣少亨再次抽出时间感谢了一番自己的“便宜师伯”李翰祥,要不是他的帮忙,兴建影城的机会啊也不会顺利进行。
李翰祥已经喜欢上了荣少亨这个年轻人,在他即将离开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回忆了自己的“几起几落”,教导荣少亨说:“想当年,我导的第一部古装片《貂蝉》,在亚洲影展得了导演奖之后,由菲律宾返回香港的时候,邵氏公司的全体同仁几乎倾巢而出,到机场去欢迎,我们一下飞机,万头攒动地我和六老板(邵大亨)挤在中间,忽然一下子被几位手足,把我和六老板举在半空,所以我们只好在一片欢呼声中,骑着马除了机场.....那以后,我在影界红透了半边天,在片场走路都前呼后拥地跟了一大群,人没到。声先闻,开路先锋老早跑到前站通风报信:‘李导演来了,李导演来了!’接着,别人在迎合观众口味拍血腥的武打商业片,我仍一意孤行,坚持己见,和市场背道而驰,拍一些如《冬暖》,《破晓时分》一类的文艺片。这两部影片公映后评论是上上,而票房则是下下,使投资者血本无归。当时以票房过百万才算是大导演,所以我改变初衷,马上拍摄了一系列骗术影片,接着又拍了《大军阀》,《风月奇谭》,《风花雪月》等喜剧,使香港的年轻人至今都以为我只是个风月大导。于是我在港台的影坛上又风生水起,一时献荣献媚的,叩头的,送礼的,不一而足。没几年我导的影片,票房纪录又渐渐地落了,人们的脸色也一如寒暑表一样下跌了,甚至又有人和我面对面也视同陌路了。等我开足马力拍摄了‘乾隆系列电影’,在香港都过了千万记录,于是马上觉得影界的人情又热了起来。”
临末,李翰祥激愤地说道:“所以。你在这个圈子里,还要求什么人情的话,那你就是白痴,不必骂他妈的,更不要念百家姓,三字经!”
听完这番话,荣少亨深深地一鞠躬道:“-----受教了!”或许荣少亨怎么也没有想到,未来李翰祥的这番话经帮助他经历过若干的坎坷和苦难,但是他从不怨天尤人,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掌握命运的人,而不是被命运所摆布的人!
告别了李翰祥,荣少亨转机飞回西安,稍微大点了好了一些,准备就绪后准备动身返回香港,主持大局,这时候他下榻的地方却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
说到这位客人,就不得不说现阶段中国的电影事业。八十年代,中国有四大电影厂,分别是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