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信长之意(上)
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和哪个地方,一个人若是放弃了cào守,往往还会放弃其余不少的底线,譬如说个人的尊严,又譬如说守土的责任。而且,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感到羞愧,反而自矜能够认清现实、并且明智处事,乃是识时务的俊杰。
北谷朝里就是这么一位识时务的人。鉴于自家水军几近覆灭,岸边防御几乎全毁,又看到首里城中兵力薄弱、我方舰炮可以直击外郭的现实,他非常明智的放弃了抵抗,向我方派来使者,表示愿意开城投降的意思。这样一来,事情就简单了许多,我先前的安排也用不上了,因为他们承诺主动解散王城军,不需要蒲生宣秀予以击溃。
或许,这确实是个明智的决定。和日本的城池不同,首里城作为国都,大致是仿造大明紫禁城而建,只是规模和城墙质量差了不少,面对大军和舰炮,即使城中有足够的兵力,也不一定能够坚守多长时间。毕竟,它主要侧重于行政、居住方面的职能,在防御上并没有下太多的工夫。
整座城池,分为外郭和内郭两重,外郭是行政区,中心是位于城内中轴线上的正殿,属于国王朝会的地方。和中国北面为尊、坐北朝南的格局不同,这正殿是坐西朝东的,以示对大明的钦慕。在正殿之前,是一大片广场,称为御庭,御庭的南面和北面,分别是接待其他势力使者的南殿(主要是岛津家),以及三司官、表十五人议政的北殿。正殿的背后,是国王、王正妃、王夫人居住的内郭;南殿的背后,是书院、锁之侧、以及各按司御殿所在的“锁之间”;北殿的背后,则是各部mén办公的番所和奉行所。
由于御庭坐西望东,因此东面的奉神mén就成为首里城的正mén。正mén和正殿之间,有笔直穿过御庭的御道,只供国王和明廷册封使节通行。奉神mén之外,通往那霸港的道路,被称为绫mén大道,大道的两端各有一座牌楼mén,在那霸港这端的称为下之绫mén,正式名称是中山mén;首里城那端的牌楼mén称为上之绫mén,上面有四代国王尚清题写的“待贤”两字匾额,是琉球国迎接册封使节的地方。
说起来,如今的尚永王,还没有经过明廷的正式册封。真实的历史上,册封是在两年之后,而这座牌楼mén上的字,也会从此改成册封敕书上的“守礼之邦”,使这座牌楼mén成为与朝鲜迎恩mén齐名的守礼mén。
我们一行上岸时,北谷朝里就在这座牌坊mén后方等着,看见赤节金钺马印和五本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