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势如朝lù(中)
在接到我的信件之后,信孝果然大喜,很快派遣他的笔头奉行、武田四老之一的栗屋胜久前来堺町,以他的代官身份在堺町常驻,以接洽和参与勘合贸易之事。
同时,他亲自率本部和细川藤孝、宫部继润汇合,一起溯着流经丹bō、丹后两国的由良川而上,摆出准备进攻福知山城的架势。这座城扼守丹bō国西北要冲,位置非常重要,之前一直由明智秀满驻守。然而如今明智秀满正坐镇南近江,城内非常空虚,根本无法抵挡若狭、丹后、但马三**势。明智光秀闻报,不得不从播磨方向与秀吉对峙的兵力中分出五千人,由岳父妻木广忠率领着前往支援,同时还稍稍收缩了自己的防线。
趁着这个机会,秀吉果断的率主力和明智军脱离接触,然后向南进入摄津国,和池田恒兴、前田利家合兵,作为西路攻入南河内。而除了他这一路以外,南路的丹羽长秀、生驹家长,以及东路的筒井顺庆也分别出阵,与秀吉相互呼应着,对河内国形成三方合围之势。
面对这三路近六万军势的进攻,畠山义周显然是猝不及防。他大概没想到,我配下的生驹家长、前田利家会这么快参与行动,一直犹豫不决的筒井顺庆也突然参与讨逆方吧?而且,六万人的军势,已经是他所属军势的两倍有余,他即使chōu出在山城国的所有军势,也不一定能够击退讨逆方,一旦决战失利,或者山城国有变,对他而言就是万劫不复。
考虑到事态的突然xìng和关键xìng,足利义周陷入了犹疑,两三天内都没有作出任何应对。结果,就是这两三天时间,决定了整个河内国的归属。
首先行动的是北河内的若江三人众,他们遵从和秀吉的约定,向足利义周掀起了反旗,从而隔断了南河内与山城国之间的通道。这一下,义周即使想救援南河内也不容易了,必须先攻下若江城才行。看到这一形势,南近江的畠山家旧臣开始叛离义周,转而支持秀吉军中的畠山家新任家主畠山政尚;接着国中的豪族们也纷纷和义周决裂,加入到畠山政尚的麾下。
明白为时已晚,义周只好顺势放弃了河内国,率军前进至河内、山城两国jiāo界的木津川布下军阵,准备抵御来自河内方向的攻击。
虽说是界河,但木津川并不怎么宽广,普遍宽度只有二十米左右,自然不足以作为布阵的凭仗。然而,这道流经山城国西部和南部边境的河谷,乃是南山城境内前往京都的最便利通道,其余地方则是绵延的群山,因此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