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七章 鞍海(第1页)

次日上午,杨振在辽阳城内的钟鼓楼上召集军事会议,辽阳城内外各路人马副将以上人物尽皆到会。

看着奉命而来、济济一堂的将领,杨振放下手中杨珅、麻克清等人刚刚统计出来的各部人马数量,心中默默算了一下。

自从这次出兵继续北伐以来,虽然自己麾下各部有所减员,甚至有的团营,比如金海东路团营和右翼军火枪团营一度减员还不少,但是时至今日,自己麾下人马总量却是不减反增,而且幅度还相当不小。

而今金海东路团营旗下,算上新附的察哈尔营、叶赫营、科尔沁营,林林总总,其人马总数已经突破了万人之数。

而征东右翼军各大团营旗下,算上全节、线国安、孙大堂、杨文魁带来的各个新附营人马,整个右翼军的可用兵力也超过了两万四千七百人。

几方力量加在一起,再算上这一次减员不多的金海南路水师团营原有人马,目前杨振一方云集在辽阳城内外的可用兵力,已经突破了四万人。

当然了,其中各个独立建制的新附营人马,就累计占了一万多的员额。

若是算上右翼军为了补充大量减员而直接编入原有建制的投诚新附人马,那么新附士卒的总数很可能已经超过一万五千人了。

这些人当然不是新兵蛋子,事实上恰恰相反,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油子了。

如果他们死心塌地为杨振这边效力,那么这些人就将是一笔巨大的力量。

但是问题在于,他们归降的时间尚短,眼下能不能实心效力,实在难说。

而杨振也不太相信他们现在会死心塌地的给自己卖命。

毕竟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二五仔,都曾经不止一次背叛过原来的旧主。

杨文魁就不用说了,曾是大明朝的永平副将,永平沦陷后投降了清虏,现在看杨振势大,清虏式微,他又临危跳船投靠了杨振。

至于全节、线国安、孙大堂等人,同样如此,他们先是跟着孔有德叛离大明,渡海投靠了清虏,现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又献上了孔有德的人头,投降了杨振,那么将来有一天杨振有难的时候他们会作何选择呢?

按照杨振自己对人性的了解,他绝不相信这些人会对自己百分之百的忠诚,将来一旦自己有难,这些人大概率会卖了自己,然后投靠更强大的一方势力。

包括南褚、毕力克图、白尔赫图这些人,也是一样的。

南褚此人,有与爱新觉罗家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