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先世源出于丁零、铁勒。南北朝时铁勒原住在叶尼塞河上游,后南迁高昌的北山。 突厥是铁勒的一部,以狼为图腾。
传说突厥的祖先曾建国于西海之上。后来,国家为邻国柔然所灭,除一小孩外,国中之人统统被杀。而那小孩,也被敌军砍去手足,抛弃于荒郊野外。
敌军走后,奇事发生了:小孩居然被一只母狼收养,不光逐渐长大成人,还与母狼结为了夫妻。柔然国君听到消息,又派人前去追杀。军队杀死了不能行走的那个小孩,却没能杀死已怀孕的母狼。
母狼逃脱后,一路向东跑至金山之上,产下十个儿子。因金山形似战盔“兜鍪”,而兜鍪在当地的发音为“突厥”,因此便以其为部落名。
十个儿子中,其中一个姓“阿史那”的最为贤能,成为了突厥汗国的创始人。为纪念母狼,阿史那氏遂以狼为图腾,竖起狼头纛(即绘有狼头的旗帜)。
经过不断的扩张、兼并,阿史那氏逐渐建立起一个“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幅员极其辽阔的大帝国。
突厥部落以善锻铁而被柔然称为“锻奴”。西魏时期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遣使向朝廷献方物,从此岁岁进贡,成为中土属国。梁武帝大同十二年突厥合并铁勒部5万馀落(户), 势力逐渐强盛。
北齐天宝三年,突厥又大败柔然,以漠北为中心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突厥奴隶制政权。最盛时疆域东至辽海, 西濒西海, 北至北海, 南临阿姆河南。
在突厥部落中,“可汗”为最高首领,其子弟称“特勤”,将领称“设”。分辖地为“突利”(东部)、“达头”(西部)。 可汗廷帐在东、西两部之间鄂尔浑河上游一带。大隋开皇二年,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其中东突厥可汗汗室为原统一突厥可汗正支嫡系之后,故东突厥仍经常被直呼为“突厥”。
仁寿元年,隋文帝为了经略北方,派杨素领兵征服内乱之中的东突厥,并亲手将亲隋的阿史那染干扶持为东突厥的启民大可汗。出于亲上加亲的考虑,或者也是为了监视需要,文帝还将宗室女安义公主嫁给可汗做可贺敦,也就是做可汗的妻子。在安义公主死后,又把义成公主嫁给他续弦。
然而等到了大业五年,被大隋先帝慑服而俯首称臣的东突厥启民可汗去世,其子阿史那咄吉继位,为始毕可汗。按照突厥习俗,始毕可汗又娶了父亲的小妾,也就是自己的后妈,隋朝宗室女义成公主为妻。这样一来,大隋和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