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二章初识赌和田玉(第1页)

第三零二章初识赌和田玉

第三零二章初识赌和田玉

PS:感谢【爱艾看书】兄弟的慷慨打赏,无涯非常感动书评区有了新的副版,兄弟们去抢评啊,100分呢,别让戏墨一人私吞了:)另外,应该有普通用户的兄弟姐妹可以升级初V了,一定要去个人中心看看啊,别忘了

…………

皖省有位有位商人06年左右,花了160万元,赌中了一块玉,解开之后在当时的价值过亿,从此一举成名,也间接地带动了赌和田玉的风潮。

这个故事和翡翠王麻老当年帮助阳美商人以125万元赌中价值过亿的翡翠如出一辙,都是引领一时之风潮流,更是造就了无数前赴后继、怀揣暴富梦想的赌客。

当然,赌翡翠的历史更加久远,只是国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再次风行开来。

所谓赌玉,其实就是赌籽料内部的表现,籽料才是真正具备和田玉的特点,当然子玉也有好有坏,很多籽料的表现比山料和山流水不知道差了多少倍,因此赌玉一般都是赌籽料的表现。

而山料则是开采与矿脉的原生矿石,山流水则是由于原生矿脉在自然风化之后脱落,被雨水冲刷至河流上游,而被采玉人发现。

因此这两种玉料也具备较高的赌性,往往谁也不知道其中到底蕴含何等品质的玉肉,卖家为降低风险,买家为获取巨额利润,自是一拍即合,赌玉也就这样产生了。

事实上,赌和田玉并没有如同赌翡翠一样形成一门学问,很多人都在摸索之中,更多的时候完全是在碰运气,当然也有些世代以采玉为生的人,各自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

李墨白的祖上却是有位爱玉的先人,在和田玉方面浸yin一生,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断玉之术,先太爷李汝州自是根据笔记将这些经验总结了出来,于是,李墨白自是拥有满腹的理论知识。

飞机到了乌市之后,李墨白直接到了酒店,非常低调,没有惊动任何人,换了一身行装后,便立即前往二道桥市场看料,李墨白现在最缺的就是赌玉的经验。

和田玉不比翡翠,翡翠的矿脉并非商家所说的那样近于枯竭,和田玉的矿脉却是真正的趋于枯竭,和田境内的玉龙喀什河河床已经被翻来覆去地翻了过万遍,一点也不夸张,生态环境已经被大肆破坏。

李墨白首先来到玉料集中的市场,就是增加上手的经验,只有经过不断地上手实践,理论才能发挥效果,否则永远都是纸上谈兵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