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小书童(第1页)

时光飞逝,眨眼间东山已经十岁,做书童已经四年了。

高家是不养闲人的,做书童不仅能解决东山的吃饭问题,每个月高家还能多给五钱银子。最重要的是,做了书童,就可以有书读,虽然身份不高,虽然高家不允许东山学武,但至少日后还是有机会发展的。从这一点上,小青很满足,从三岁起,她自己就开始教东山识字读书,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东山进私塾的时候就已经熟读了三字经、百家姓,还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诗。

东山从小就懂事,四岁开始学着生火,五岁开始会做饭、洗衣。只是和高春似乎八字相克,关系很差,高春每次来找小青都要费心先把东山支走,否则窗外就会乒乒乓乓地乱响,有一次东山甚至把高春的一双产自波斯的皮靴给烧得只剩下黑糊糊的鞋底,高春怒气上来,将东山狠揍了一顿。

高家的小少爷高登是大老婆的孩子,大东山五岁,不好读书,却喜欢习武,生来力大,十五岁就可以舞动四十八斤的大剑,面不改色,能和三个家丁对战而不落下风。被爹妈视如珍宝,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根正苗红,东山和他相比就好似一根草。东山虽然做不到对这些视而不见,有时心里面感到酸溜溜的,但仍然本分地做着自己的书僮,所以一直以来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不愉快。

直到有一天,事情发生了变化。

这天先生领着高登来到池塘,要他当场赋诗一首,就以园内看到的任何一物为题。高登不爱吟诗作赋,挠头片刻,看到水边的大柳树,忽然有了灵感,吟道,“杨柳枝儿软又软,就像女人头上丝,若是扎起倒朝上,就是一个冲天辫。”

先生听了甩袖子道,“我布置的是要做正诗,你却打混,这哪里像诗?”

东山也觉得好笑,不过作为书童,就说道,“先生,学生认为高少爷的诗虽然不甚工整,文字也如同俚语,但所谓大雅大俗,很有新意,听起来有趣哩。”

先生摇头,“你懂什么,以女人来比杨柳,诗歌的立意上先就不堪,文中又隐含戏弄之意,登不得大雅之堂,让人听了,岂不是说高家庄的笑话?既然如此,你也作一首诗听听。”

东山不以为然,看到池塘边蹲坐假寐的青蛙,便说道,“那便以蛙为题,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张口,哪个虫儿敢吱声。”

先生听了无言,呆立半晌后只说了一句话,“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两首诗传开,很快传到了大老婆的耳朵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