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统六年,京城发生了一桩大案,说锦衣卫杨百户之妻岳氏与女婿通奸,合伙谋杀亲夫。这件案子当时闹得沸沸扬扬,把刑部、都察院、锦衣卫、顺天府衙门、大理寺,都牵扯了进来,京城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行刑之日,和此案有牵连的四名犯人哭喊声撼天震地,直呼自己冤屈。而街头巷尾谣言纷纷,百姓们都说这桩案子背后仍有隐情,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般简单。
时间转瞬即逝,正统七年的夏天,在街头巷尾玩耍的孩童们嘴里都哼着这么一首童谣,「一腔热血飞白练,三尺瑞雪掩尸首。窦娥冤,窦娥冤,生死不由命,日月朝暮悬。」读书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从关汉卿的《窦娥冤》里摘出来的话,这些黄毛小孩们,想必是也不清楚这话中的意思,不知他们从哪里听来,便这样传唱着。
这一日,在通往紫禁城的主路上,几名孩童在路边一边玩着竹蜻蜓,一边哼唱着那首最近在京城流传的歌谣。旁人没有注意到,在街角的隐蔽处,一名男子正注视着这些孩童。这名男子身段颀长,穿着一袭黑衣,手握折扇,一双狭长丹凤眼配一弯柳叶吊梢眉,若是只看他的面部,怕是会误以为此人是个女儿身。他有意无意地往道路叉口处张望着,似乎在等什么人。片刻,一辆四驾马车从紫禁城的方向驶来,黑衣男子一个转身便将自己隐匿在视线盲区。
这辆马车上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儿,当朝第一大权臣—宦官王振。此路是王振回府的必经之路,那些孩童边跟在马车后面跑,边把嘴里的童谣唱得更大声了。王振本坐在马车内闭目养神,此时听见了街边小儿哼唱的字句,不禁皱了皱眉头,叫停了马车,又竖耳仔细听了一会儿。正在此时,「轰」的一声,远方响起一声惊雷,本是正午时分,天色却变得阴沉起来。王振的手颤抖了一下,心下有种不祥的预感,再一看,街边那些小孩已不知去向了。而站在角落处的黑衣男子,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今日真是撞了邪,赶紧回府里。」王振吩咐车夫道。
刚到府宅门口,管家便迎了上来。此刻的府中已是高朋满座,来往宾客络绎不绝。众人见王振到来,纷纷起身行礼,向他道贺。原来今儿是王振的生辰,他特意在府中宴请朝中同僚。王公公在朝中那是位高权重,他在府中设宴,文武百官哪有不来的道理,众人也都纷纷借此机会登门拜访,想要和王振攀一攀关系。说起王振此人,那可不一般。此人善于察言观色,通晓人心,深得当朝皇帝的信任,英宗将司礼掌印太监一职给了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