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处中国四角的几个区域中,四川的地形最封闭,这使得四川比其它地域具有更大的独立xìng。.治luàn'jiāo替之际,四川总会产生割据政权。两汉之际,四川为公孙述建立的成家政权所割据;东汉末年,四川先是为刘焉、刘璋父子所割据,后又为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所割据;西晋末,四川又为李雄建立的成汉政权所割据;东晋末年,四川又为焦纵所割据;五代时,四川先是为王建建立的前蜀政权所割据,后又为孟知祥建立的后蜀政权所割据。即便今时今日,它也为冷家所占据。 没有一个fèn'liè动荡的历史时期四川地区不产生独立的割据政权。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在那么多建立于四川的政权中,没有一个政权完成过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当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当与一种跟险峻的四川盆地很难说没有关系的政治的“盆地心态”有关。历代据蜀者大多在政治安于偏安割据,不思进取。 在政治与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在德不在险”。广义地讲,德可代表一种政治的积极进取,险可代表其可以凭恃的地理条件,“在德不在险”意味着:惟有政治的积极进取可以保障其政治的兴盛强大。四川天府之国,山川险固,物产丰富,“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名材竹斡,器械之饶,不可胜用;又有鱼盐铜铁之利,浮水转漕之便”这本是据蜀者可以凭恃的有利条件,但历代据蜀者几乎一无例外地未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安于偏霸,安于割据,不思进取。 公孙述据蜀,惑于图谶,帝制自为,却“不能因隙立功,以会时变,方乃坐饰边幅,以高深自安。”天下未定,就大摆皇帝派头,“出入法驾,銮旗旄骑,陈置陛戟,然后辇出房闼。”他的同乡马援奉陇西魄嚣之命出使益州,探查情况,以决定归汉还是归蜀,公孙述也是大摆礼仪。马援当时即对其随行者说:“天下雌雄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于是归报魄嚣说:“子阳公孙述字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建议魄嚣归附刘秀。史载公孙述“又立其两子为王。群臣多谏,以为成败未可知,戎士暴露,而遽王皇子,示无大志,伤战士心。述不听。惟公孙氏得任事,由此大臣皆怨。” 本来公孙述初起事时,“远方士庶归之者甚众”川外那些失败的豪杰也纷纷投奔公孙述,但公孙述的这种作派搞得他外则被群雄所孤立,内则为士庶所离心,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