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兵败如山(第1页)

11月6日,日军开始猛攻松江县城,先是用大口径火炮猛轰城防工事,接着出动坦克掩护步兵冲锋。

第67军没有重炮,每个连配备的轻重机枪数量不到日军的一半,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不输于敌人的顽强意志!没有反坦克武器,守军就用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硬是把日军挡在城外。经过三天三夜的苦战,城墙已经被日军的炮火夷为平地,第67军无险可守。日军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从东、北、南三面突入松江县城,与守军展开巷战。第67军虽然死伤枕籍,但是却死战不退,大部分壮烈殉国,军长吴克仁率领残部据守西门,与日军殊死搏斗,身被数十弹,壮烈牺牲,年仅43岁,是牺牲在淞沪战场的军衔最高的中**人。

日军占领松江后,随即兵分两路,一路沿太湖东岸,经浙江、安徽向南京扑去,主力则沿直奔嘉兴、平望,切断了杭州和上海的陆路联系。

与此同时,日军第16师团在江苏太仓登陆,兵锋直指京沪铁路和公路,与南路日军形成合围之势。原上海派遣军的六个师团在强渡苏州河以后攻击前进,全速向两路登陆的日军*拢,淞沪战场的中**队顿时面临灭顶之灾,如果再不撤退,必将被敌人一网打尽!

此时的南京统帅部和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已经乱了方寸,为撤退还是继续防守争吵不休,而身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仍旧把希望寄托在国际干涉上,迟迟不愿意下令后撤。最后,白崇禧告诉他,前线部队已经得知日军登陆,人心惶惶,有的部队出现混乱,甚至有的部队已经开始撤退,形势濒临失控,根本无力继续抵抗,如果再不撤退,70万人就全部落入日本人的包围圈里。即使‘九国公约’现在出面干涉,面对唾手可得的胜利,日军绝对不可能住手的!

听了白崇禧的一席话,蒋介石这才认识的问题的严重性,不再坚持己见,于11月9日凌晨下达撤退命令,所有部队撤出战斗后,分成两路向南京方向撤退,至吴福线继续抵抗。然而,由于命令仓促,考虑不周,既没有安排掩护部队,也没有指定撤退的顺序,使部队完全失去了控制,结果撤退变成溃退。数十万大军沿着京沪铁路和公路乱哄哄地向后方跑去,不但没有基本的行军队形,而且连部队的编制都完全被打乱,很多走散的士兵甚至把武器都丢弃了,只是没命地往南京跑,希望离日军越远越好。伤兵们被弃置在路旁,痛苦地呻吟着,祈求路过的士兵给自己一枪好结束痛苦。工兵把炸药埋在沪宁公路的主要桥梁上,准备等中**队撤完再炸桥,可是由于极度紧张,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