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仅仅持续了不到十分钟就结束了,中日双方不约而同向后退却,选择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同时向总部报告敌情。
孙百里接到侦察部队的报告,马上命令和日军脱离接触,返回阵地,接着命令独立师放弃前哨阵地,与主力部队汇合。建立前哨阵地的目的是掩护后方修整防线,现在目的已经达到,如果继续留在那里很容易被日军包围。
和侦察部队交火的部队隶属于日军第3师团,曾经与十九路军交过手,在遭遇战刚刚开始的时候,就从中**队密集的弹雨和士兵手中的半自动步枪判断出对手的番号,随即主动撤退,请求增援。
此次日军进攻南京,采取的是分进合击的战术,兵分三路,右路军沿京沪公路西进;中路军由宜兴经溧阳、句容攻南京;左路军由太湖南侧西进,先攻广德、宣城,趋芜湖,截断南京守军退路,再向南京合围。其中,右路军由上海派遣军下属的第3、第11、第13和第101师团组成,中路军和左路军则由第10军下辖的第6、第16、第18和第114师团组成。右路的几个师团在上海已经打了三个多月,伤亡数万人,虽然补充了兵员,但是增加了大量的新兵之后,战斗力减弱很多。
得知防守吴福线的中**队是十九路军之后,右路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立即命令部队放缓前进的速度,接着出动侦察机对守军的阵地进行多次侦察,确定重点目标,最后出动轰炸机编队进行对地攻击。松井石根的计划是先用压倒优势的空军尽最大限度削弱守军,从而降低陆军的伤亡,对于能够全歼皇军一个师团的军队,如何重视都不过分。
作为十九路军唯一的高炮团长,本来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情,可是傅元勋非但没有这种感觉,反而觉得很窝囊——从抵达淞沪战场到现在,整整三个月过去了,自己的部队还一炮没有放过,总是眼睁睁地看着日军的飞机在头顶耀武扬威地飞过,却没有一点办法,因为军长不允许暴露。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十三架轰炸机组成的编队出现在东方的天空中,由于中国空军主力已经被彻底击溃,日军连护航的战斗机都省掉了。轰炸机群呼啸着从高炮团隐蔽的树林上空掠过,对轰炸目标进行最后一次确认,接着在空中划个半圆转过头来,降低高度,朝防线俯冲过来。
“打!”傅元勋大吼一声,几十门高炮同时开始怒吼,连续的射击在树林的上空形成一张密集的火网,最前面的两架敌机一头撞了进来,一架飞机当即凌空爆炸,变成一个灿烂的火球,另外一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