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公社狂欢(第1页)

“你等族中还剩余多少人?”

比干的问话又让虞夫伤心地哭泣起来,他强忍住眼泪说道:“我族中的男子要么战死,要么趁夜逃了。女人和小孩大多被鬼方人捉起来了。”

“和你一起的有多少人?”

“只有3人。”

“其中,可有一名手臂上有一条龙的男子。”

“上使说得可是刘俊。”

比干的双目一亮,追问道:“这人的手臂上可有一条神龙?”

“是有一条神龙。”

“你现在能把此人带来?”

“上使,刘俊自己逃了,并没有跟随我。”

比干有些失望,这次的任务看来完不成了,这茫茫荒野中到哪里去找一个男子。我们可以理解比干的失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即便是至亲之人一旦分别,很可能就是永别。因为当时还没有完善的交通体系,更没有完善的司法体系保障个人的生命。要寻找一个陌生人,那自然是困难的事情。即便是在商朝之后两千年的宋朝,杨过要寻找小龙女也是找到头发都白了,让人唏嘘不已,尽管那是金庸先生虚构的小说,但在情理上充分地说明了古人对于交通不便的无奈。

失望之余,比干向阿虎说道:“找个地方扎营休息。”

阿虎则担忧地说道:“家主,鬼方人占据了燕邑,在此扎营恐怕有险,不如远离此地。”

比干思索了片刻说道:“取日晷(gui)。”

两名身体结实的奴隶立刻从比干的牛车上抬出了一个石圆盘,另一人捧着一根磨得噌亮铜管,毕恭毕敬地递给了比干。比干也是双手接过,然后对着东方拜了三拜,这才站立到石圆盘前。

这个造型有些像磨盘的圆盘上面刻满了刻度,每个刻度旁还标注着甲骨文。比干将铜管插在了圆盘中心的孔洞上。

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一道影子透射在圆盘上。那道黑影正好指向申时一刻(下午5点15分)。

等比干测量完毕,奴隶们又把日晷抬回了原处。

做完这些,比干这才说道:“太阳快下山了,夜间行走凶险更多,就在附近寻一处妥善的地方扎营。”

阿虎立刻应道:“诺。”

比干所不知道的是燕邑中又驻进了一队鬼方人,原来黑蛮部落在此半月前战胜燕人夺取了燕邑。夺下燕邑后黑蛮部落自身的伤亡也不小,为了牢固的占据燕族的领地,猛山向附近的鬼方人发出了求援,今天援军刚刚抵达燕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