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祥兴三年(下)(第1页)

当阿刺罕正在慢慢蚕食九州岛,并将藤原经资围困在西起今津,东至箱崎这段他们自己建造的大坝周围的时候。

负责和谈的使节已经在前往福州的路上,为了表示诚意,由顺昌帝下旨,将福州一带的元军退回建宁府休整,而唆都也沿着高盖山退往尤溪以西,在尤溪县城附近驻扎。李恒也被严令紧守广州、惠州、增城、河源等处。并保持和韶州之间的通道联系。

李恒接到密报,,只要保持和韶州之间的通道联系,暗地以广州为界,切断广州南北之敌的陆地通道。也就是让在新州的文天祥部、英德府的凌震、王道夫等不能直接和潮州、泉州之敌联系。

此外,可暂时不理会宋军的动作,保持克制状态。

忽必烈终于想通了一些事情,作为大元的开国之皇,他比任何人都知道有的时间要暂时妥协。但是如果要他向自己的蒙古叔侄兄弟妥协,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是坚决不会做的。因为他知道整个蒙古各个家族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就是不会允许一个弱生存下去的,此时,他越是妥协,得到的下场越是悲惨。

就算是想东南带议和,也不是以大元的名誉,而是以在开封的顺昌王朝名誉,下令册封卫王赵为闽越王。总理福建路一切军政大权。若是同意,大军可退出“八闽”之地闽越王实施自治。但是要的条件就是要承认顺昌王朝。

所谓八闽之地,就是按照朝设有福建路的一府五州二军,又称“八闽”之地。一府乃是建宁府。五州分别为泉州、福州、汀州、漳州和南剑州。二军分别为邵武军和兴化军。

只要卫王政承认顺昌王朝的正统,那么这八闽之地皆有闽越王节制至使节被忽必烈下旨交代,最后的底线,就是以韶州为界,将英德州、广州路、惠州路、潮州路,甚至是循州都暂时妥协的交与闽越王节制。

但是顺昌帝要署理册封这几个:区的官员,名单可有闽越王提供。

忽必烈的让步不可谓不大所以他有自信伪帝赵政权不会拒绝这个机会,何况,连年的征战大元都有些力不从心。更何况一个流亡的政权刚刚算是站稳的脚跟呢?要换成是我也不会拒绝。忽必烈这样想着。

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地误会和对方反感。所以没有派蒙古人参与这次和谈。但是却指令在在大元为礼部尚书留梦炎主持。

其余等。皆由卢世荣在开封地顺昌王朝中。挑选一些在江南素有清名地人物参与。如方回、程文海算是当时地名士。而吴坚、贾余庆、谢堂、刘益算是前朝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