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第1页)

惊讶。

一时间众说纷纭,都道究其原因不外是看在杨家历代忠良,特别是杨梁殉国的面子上。但还有种很有意思的说法是,当年杨如钦领令劝陈将军出山救驾时,曾要了面免死金牌。这牌最后居然就用在这上头了。

从上折子到人离开,前前后后闹了个把月,杨如钦其事难以避免的成为了当时最轰动京城的奇闻逸事之一。其潇洒的姿态和荒唐的行为都成为当时京都年轻人效仿的热点。

其实事后,陈则铭曾见过杨如钦一面。

当时的杨如钦正坐在秦淮花魁的船头,着着蓑衣雨中垂钓。雨雾蒙蒙,孤舟蓑笠,好生惬意。

可这样惬意的他居然没带一分半点的银子。

正巧经过的陈则铭为他付清了那一日的全部花销,也换得了杨如钦的顺手一揖。

陈则铭问若是今日没遇到自己怎么办,杨如钦笑道,也就只好多画幅画了。

陈则铭对书画一途只是粗通,却也知道在当时的京城,杨如钦的笔墨已经价值千金。

万岁都赞不绝口的自然很值钱。

不过他没想到杨如钦真正喜欢的是这样的生活,他有些匪夷所思。

可就是这个做烦了官,一心想做闲云野鹤的杨如钦,却在这个时候回来了。

他当然知道他为什么来,就是知道,才觉得颇有些头疼。

杨如钦的聪明他是见识过的,论上战场杀敌,自己是当仁不让,可论智谋算计,自己却怎么也不如这个小辈了。想到当初的阵前夺敌首的情景,陈则铭深知这样一个人若是站到敌对阵营将成为怎样的威胁,那必然是一件让人寝食难安的事情。

然而为难之处在于,陈则铭也不想杀他,他于他算是有恩。

可不杀,后患无穷。

已经是万人之上的陈则铭突然发觉,谋反原来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一个位置想要坐得稳,必然要流许多许多人的血。然而那么多的血流过去之后,自己还能心安吗?

陈则铭陷入两难之中。

然后,他却突然听说萧定开始信佛了。

冷血无情满手鲜血,因杀戮而被他恨之入骨的废君萧定上书新帝,自称在奈何桥前徘徊一番重回人世后,突然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自知罪孽深重,有生之年想尽力赎罪,请求圣上赐他佛经等物,以便日夜诵咏,企求亡者安宁。

那份折子拿在手上,洋洋洒洒一大篇都是情真意切的词句,看得出是萧定的笔墨,内容却让他有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