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梨花细雨入梦来(第1页)

天才刚刚亮,朱熙瀛从藏宝楼四楼下来,穿过马路,来到对面的西施豆腐店里。他要了碗咸豆浆,一碟点心,吃了起来。

今天的古玩市场早市没什么好货,朱熙瀛进去转了一圈后空手出来了。

朱熙瀛今年才二十八岁,已经是两家古董店的老板了。他的第一家店开在徐汇区一条低调而静谧的小马路上,顾客大多是些岁数较大的“老钱”。第二家店在上海西郊的一个高级住宅区里,接待的多是些年轻的“新贵”。

古董这一行一本万利。朱熙瀛常常暗笑时下的一部分人,辛辛苦苦去学什么mba,到头来还不是给人当打工奴隶赚一点死工资?还要早九晚五带加班的。做古董多自由,无拘无束,赚得还比他们多得多。

朱熙瀛正吃着,忽听店门口有吵闹声,回头一看,原来是服务员小姐正在赶一个要在店门口摆摊的乡下人。那乡下人一脸的不快,正将刚摆放出来的几个物件收回包袱里去。朱熙瀛注意到他手里捏着个粉彩的小瓷碟,看到那碟子上的釉彩,朱熙瀛不由心念一动,他立刻放下筷子走了过去。

“喂,这位师傅请慢走,让我看看你的货好吗?”朱熙瀛的慢条斯理中透着知识份子特有的彬彬有礼。

“好啊。”那摊主看了朱熙瀛一眼。两人一同走几步,来到块空地上,小贩打开了包袱。

包袱里乱七八糟各种各样的小杂件都有,一看这堆东西,朱熙瀛就初步断定这是个走街串巷收旧货的。他故意东挑西捡一会儿,最后拿起那只粉彩小碟。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他手头一拿便忖出这是件开门的货,底上潦草的款识其实是民窑篆款“大清嘉庆年制”几个字,盆面上有精细的凤尾纹耙花,嫩黄的底釉,上绘一枝折枝石榴。这样的货近几年市面上已很少见了。但可惜,这路货除非整套,否则卖不出好价钱。像朱熙瀛这样老资格的古董商人一般是不屑于做这种赚钱不多的小生意的,可是今天,朱熙瀛想了想,还是问了摊主价钱。

“两块。”摊主用行话答道。

“一块卖吗?”

“拿去。”

朱熙瀛付了一百元钱,把那只道光粉彩轧道花卉纹盆放进了皮包里。

就算是拿它开个张吧,朱熙瀛心想。

天象漏了似的,一连七天都是绵绵细雨,上海每年的这个季节都是这样阴晦,潮湿。

朱熙瀛一个人坐在徐汇区的老店里,手里拿着张今天的晨报在看。

这是一栋老式洋房的一楼街面房,朱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