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个文言的,仔细的看了。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大秘密。程千里。
元公年少好勇斗狠,纵横任侠,后家人逼迫其读书,却十年无果,直至三十岁终于得中为官,元公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疾恶如仇,官累至右相,人称“元老雕”。六十二岁那年,朝野人心涣散,朝纲腐溃,为求囫囵后半生,元公告老还乡。
当日,同僚八百多人为元公送行,创朝廷告老还乡宴人数最众。这皆因元公其人,朝野内外,广受良誉,人都敬重缘故。
宴席之上,元公畅饮皇上御赐美酒,至后半席,众人皆醉,有人问:“听说元公年少好侠,不学无术,后执笔做学问,应试十年不中,怎么就考中了呢?”
元公睁了微醺的眼望对方,问者是有“卖官太尉”之称的钱某人,自己在朝中的死对头。元公笑道:“君要想听,我必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钱太尉听了,喜。钱太尉乃皇上身边红人,钱妃弟,根正苗红,说话算数。当下喝道:“众人听了,元公肺腑之言,如何由地痞到中书令。”众人皆不语,洗耳恭听元公言。
元公放下箸羹,持杯起身,环视众人后,说了一个故事。
当初,元公弃武从书后,屡试不中,为此,家人联系一座寺院,图寺院清闲、安宁,送元公去那苦读。
寺院是个好寺院,坐落于矮山丘之上,矮丘之上,四时变化明显: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晴窗高阁,冬有耐寒红梅。
寺院后面,四面厢房围拢了天井,天井中有大槐树,树下有井,有木桌、藤椅。元公平时住了东厢房,白日多在树下舞剑,就桌凳饮酒,闻钟随僧去进食。
元公常有朋友来访,既来,或去山丘上击剑喝酒,吟诗作对,或下山到勾栏中去狎妓鬼混,唱些荒唐的情歌艳词,间或去行侠,到处惹是生非,寻衅滋事。
如此度日,元公倒很惬意,只叹息时光如流水,欢乐不长久。
一夜,月满星朗,元公于梦中惊醒,口渴难耐,遂下床,取杯去外面井中打水。夜很深,户外无声,惟有虫鸣入耳。
元公推门出室,抬头看时,见一白衣人直了身子站立树下,抬头望月,悄无声息,诡异无比,见元公出来,放下脸来看元公。元公眼见白衣人脸上无唇、无鼻、无眼、无眉、无耳,连通气的窍都没有,恰似白纸一张。元公不禁大惊,杯坠地,将要大叫,无声。此时,元公发觉自己舌已无翼而飞,断处齐整无痕。
元公急出一身冷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