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不是因为多了什么而是少了什么(第1页)

的确,她怎么完全没有去注意到这个细节?

这是21层,如果是无风落雨,就算开了窗,雨声听不到也是正常的,因为雨声主要是靠着滴落到承接面上才有声音,无风,雨点会垂直落下。

但17号那一晚,是有明显的风的,风夹着雨,很可能击打在窗台上,包括落入室内。

换句话说,就算风的方向反了,雨不会落到室内,为何录音中,没听到风声?

毕竟这是城市内,高楼林立,风的气流是很容易形成回流,出现明显动静的,特别是在高处。

但事实就是,录音里没录到风声。

所以,方乐兴奋地说:“没录到风的声音,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受害者根本没有开窗!”

“这个杀人密室,并不是一个假密室,而是一个真密室!”

不同于方乐。

曲卿的兴奋来得快,去得也快,毕竟她从警多年,经历的思路反转也多。

因此她摇头否定说:“这只录音笔的录音效果,谁也不敢说多好,只录到了室内动静,没录到室外的,也是可能的,况且风声也有忽强忽弱的时候。”

方乐痛快点头,说:“你说得对,但要是按照我的结论,案发时现场根本没有开关窗户这个过程的话,那么录音里那些对应声音,就不是开关窗的动静了。”

“曲队,我们不妨再演绎对照一下,你把录音笔开启,我去开关窗,咱们听一遍音效,对照对照。”

“这个办法好。”

曲卿站到办公桌那里,将那支录音笔放在某处位置,开启录音。

方乐则到窗户那里,先旋开了窗户扣锁,开窗,下一秒则关窗,又旋上扣锁。

完后,他正想走回去,曲卿却又吩咐他再重复一遍过程,因为录音笔的放置位置无法还原,音效可能产生不同。

有道理。

于是前后重复了七八次开关窗的过程,音频也保存了七八段。

然后,两人凑到一起,开始一段段仔细辨识分析这七八次的音频效果,并和原始录音作对比。

结果发现惊人的事情。

那七八次的音频效果,相互都差不多,但和原始音频比对的话,不论是前后两次的旋开和旋上扣锁的声音,还是拉合窗户的声音,都有着微妙的不同!

尽管如此,曲卿还是不放心说:“不排除因为当晚的风雨,对窗户外体产生了某种力的作用,致使声音变质了,把新录音带回分局,让技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