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关靖献计发檄文 泥牛入海若石沉(第1页)

其实,如寇邵自己所说,自己与公孙瓒并无恩怨,要有也是和刘备有过节。在寇邵看来,公孙瓒有勇武刚毅的一面,也有刚愎暴戾的一面,而且缺乏政治头脑和手腕,完全恃武而立。史书评价:伯珪疏犷,武才趫猛,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类似项羽式的人物。

公孙瓒是个极负有争议的人物,《汉末英雄记》说“公孙瓚每闻边惊,辄厉色作气,如赴仇。”意思是说公孙瓒一听说胡人犯边,就愤怒异常,去打胡人就好像是去为自己家人报仇一样。”如此嫉“胡”如仇,也不愧我中华好男儿,但是他对胡人狠,对自己治下的百姓也不善,所以才和以善为主的刘虞闹到如此地步。

而且,在公孙瓒治下,衣冠子弟有才秀者,必抑死在穷苦之地,有人问他缘故,公孙瓒答曰:“今取衣冠家子弟及善士富贵之,皆自以为职当得之,不谢人善也。”所宠遇骄恣者,类多庸儿,若故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等三人,与之定兄弟之誓,自号为伯,三人者为仲、叔、季,富皆巨亿,或取其女以配己子,常称古者曲周、灌婴之属以譬也。

公孙瓒认为用了那些名门世家的子弟,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当官当的理所应当,不懂感谢。所以公孙瓒宁可和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这类在当时被人看不起的“贱民”结拜为兄弟。由此看来公孙瓒的执政方针是压抑“州里善士”、“衣冠子弟”,抬举“商贩庸儿”,公孙瓒和名士们之间已经有了一种互相鄙视的态度,如此一来,等于是和当时的世族大家公开叫板。世族大家占有经济、政治和人力上的资源优势,如此公开的压制世族大家,对于缺乏政治手腕的公孙瓒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和公孙瓒本身出身卑微有直接的关系,同样出身不好的袁绍(婢女所生,庶出),他就懂得利用舆论和自己的优势来掩盖这个瑕疵。

计策已定,幽州兵和冀州兵一同开拔。此时,大军兵分两路,北路由刘虞和卢植一起指挥,经渔阳攻打平谷的刘备。而寇邵则率本部兵马经潞县攻打屯驻无终的公孙瓒。

就在寇邵和刘虞大举进攻公孙瓒的时候,公孙瓒军内部在如何应战的决策上产生了分歧。刘备主张寇邵诡计多端,己方应当主动回避,避其锋芒、以逸待劳。而公孙瓒的儿子公孙续则认为刘备是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公孙续认为寇邵日夜兼程赶到幽州,此刻已经是强弩之末,疲惫之师,根本没有什么锋芒可言。以父亲公孙瓒此刻的兵马,要消灭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