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华夷大防说田丰 常山郊外三壮士(第1页)

这一招果然有效,寇邵刚刚进入鉅鹿郡内,鉅鹿的百姓就纷纷议论起这个年轻有为的州牧大人。这个年代声望十分重要,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想办法去博取好名声,这也是吸引人才的砝码。

当时天下大乱,很多士族大家都纷纷举家迁徙来躲避战乱,再加上其他逃难的流民这样一来就造成全国性的人口大流动,这些流动的士族大家的士人不妨称呼他们为流士以区别普通的流民。

流民对于当地统治阶级来说无疑是求之不得,因为牧守可以将他们“强者为兵,弱者补户”以增强军事、经济实力;豪强可以将他们招为部曲、纳为佣户,扩张自家势力。而背井离乡的流民们只求衣食得全,牧守豪强们往往只需花极小代价就可以将他们征编招纳。例如刘焉正在益州站住脚,就是*流民组成的东州兵。

流士却是一个麻烦问题,因为那批士大夫虽也有学者智士,但多半是沽名钓誉、清谈吹嘘之辈,又不事生产,谁愿意白白花粮食去养活他们。当时除了荆州刘表肯花钱养活一堆书生外,别的地方流亡士人的都是饥寒交困、贫病相伴。《吴书全综传》对当时一批流离至江东的士人情况有描述,那些中原士大夫在江东是“士类县命,忧在朝夕”,要没全综及时救命,早就饿死街头了。即使有些流士放下面子抗起锄头种地,还要担心被地头蛇欺压。这个现象不光在江东一地,在全国亦然。

在这种大背景下,只要你不是名声太臭的话,要征辟的士人又不是脾气太古怪或者自己自恃非常高的人,而且你给的职位也不是很低的话,士人基本都愿意跟你走。对于劫后余生的士人来说,尤其是冀州的士人来说更是如此。冀州是黄巾起义的重灾区,黄巾大起义刚过去不久,黑山黄巾又复起,对于失去了田地庄园的士人们来说去谋个一官半职是最好的出路。

不过对于田丰就有些不同,还需要费一点口舌。不几日寇邵大军就进入了鉅鹿郡腹地鉅鹿县,鉅鹿郡和其他地方也差不多,田地荒芜在大道两边,田野礼满是杂草。田丰居住在鉅鹿县城内,田丰字元皓,他博览多识,权略多奇在鉅鹿乃至冀州都很有名。以前曾被太尉府征辟,官至待御史。后来宦官弄权,英贤被害,田丰于是弃官归家。

田丰就是这样一个刚直的人,他现在对官场有一些意懒,所以对寇邵的征辟兴趣不是很大。田丰生的身材高大,面目清秀,一张方正的脸似乎正衬托出他的刚直。“州牧大人的盛意元皓心领了~”田丰委婉的拒绝了。

寇邵只能说道:“先生还请三思。虽然现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