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初战得手,寇邵立刻令旗一挥,麴义率领的湟中义从立刻从后队一路小跑上前,在石砲和床子弩前分三队列队。这些湟中义从原本就善射,但是人数不多,只有几百人,于是寇邵将他们扩编到一〇〇〇人,以强弩营为号,依旧以麴义为统领,名为强弩校尉。
“取弩~”麴义洪亮而带有凉州口音的命令如涟漪般在强弩营中扩散开来。咵~咵咵,强弩营的士兵们动作整齐划一,一〇〇〇的动作如同是一个人。他们熟练的将背在身后的弩机取下,汉朝的弩以石数划分等级,弩的强度以“石”来计算。张弓引满一石的弩相当提起一石(26400克)重物所用的力。汉弩分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诸种,其中十石弩又称为大黄弩、黄肩弩或大黄力弩,强度最大,其最大射程可达400米左右。换句话说,要拉开大黄弩为它上弦,需要264KG的力量,即528斤的力量。这么大强度的弩机,一个人是很难单独完成上弩、进弩和发弩的全过程的,而且即使能够做到,每次射击间隔时间也太长,所以汉代最常用的弩机是六石弩,其张力为178KG,射程240米。
寇邵的军队则全部装备了神臂弩。
神臂弩的弩身用堅硬的山桑木,弩梢用檀木,“马面牙发”用铜制,弦是用麻绳。在弩身前端有一个圆环,圆环的正式名称是干镫。因为士兵们射击后再装填时往往必须弯下身子,射击数发之后就会疲劳,因此只要用脚踏住干镫上弦,站姿也可以进行再装填。弩身长三尺二寸,弩弓长四尺五寸八分,两弭各长九寸二分,弝长四寸,两闪(弝和弭之间)各长一尺一寸一分,弦长二尺五寸。神臂弩只需要以164KG的拉力,就可以有462米的射程,而且尤能“洞重扎”,“入榆木半笴”。(射穿两层扎甲,箭体一半没入目标内)。
南宋初期,进攻四川的金军为了抵御神臂弓的射击,往往身披两层铁甲,但是依然能被宋军在中近距离击穿盔甲毙命。为此金将孛堇为此组织了一支5千人的汉人签军习射神臂弓,准备“以汉技制汉”。校阅成果那天,孛堇命射巨石,一轮齐射后,但见“岩皆如粉飞坠”,吓得孛堇立刻解散了这支部队。清朝著名的学者,大家都很熟悉的纪昀纪晓岚,就在他的著作《阅微草堂笔记》中对神臂弩做了这样的描写:“宋代有神臂弓,实巨弩也,立于地而踏其机,可三百步外贯铁甲。”
“上弩!”
“诺~!”士兵们开始向箭槽里装填弩箭。寇邵军的弩箭箭矢长度很短,名叫一尺箭,全长一尺三寸(3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