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元年庚午,公元一九零年
天生性情匡怯的韩馥与色厉内荏的袁绍没有勇气用自己的脑袋来冀州冒险,韩馥与寇邵早在阳翟守城之时就结下了梁子,而袁绍也畏惧寇邵与董卓的关系不敢去渤海上任。于是韩馥回到了颍川郡,袁绍则回到了自己老家汝南。
而在邺城传旨的荀攸则假称染病,需要留在当地养病,不能马上返回雒阳,以此借故留在邺城。
春,正月,关东州郡皆起兵以讨董卓,推自任汝南太守的袁绍为盟主。袁绍自号车骑将军,诸将皆板授官号。与泰山王匡、颍川太守韩馥留阳翟,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兗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张邈弟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奋武将军曹操、后将军袁术大军汇聚到陈留,群雄兵马多则上万,少的也有几千。
辛亥,赦天下。
癸酉,董卓使郎中令李儒鸩杀弘农王辩。
此刻,寇邵表明立场的时候到了。
邺城侯府内,文臣武将分列左右,各个神情严肃,侯府内的气氛压抑凝滞,似乎喘一口气都很吃力。
郭嘉首先开口道:“主公,如今关东诸侯悉数汇聚在陈留,声言讨董卓、振朝纲。大人为吕布女婿,吕布为董卓假子,如此关系,主公势必在董卓和关东间做一个选择~”说罢郭嘉双手拿出一道檄文,“此乃雒阳三公之臣联名的讨董檄文。”
寇邵接过檄文,大略看了一眼,随后随手一扬,将檄文丢入一旁的火盆中,“此乃东郡太守桥瑁伪作三公之名所写,不足为信。”
张辽出列道:“郭嘉大人说的极是,以主公与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受到牵连是肯定的。主公需要先发制人、未雨绸缪才是上策。”
荀彧笑着看了张辽一眼,“文远怎知主公没有做准备?魏延、公孙度、徐荣和麴义将军不都各自扼守要地去了吗?”说罢荀彧侃侃而谈道:“袁本初与袁公路乃是公卿子弟,生处京师,根本不习军旅之事;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虽然有德望,但是亦无将佐之才;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至于韩馥、王匡、张超之辈也非军旅之才,临锋决敌,非主公的敌手。况且关东诸将王爵不加,尊卑无序,互不统属,兵力虽多,但是如同一盘散沙。”
沮授一脸严肃的说道:“那么按照荀大人的意思,关东群雄必败?”
“很有可能,但是也未尽然。”荀彧说道:“关东承平日久,民不习战;关西顷遭羌寇,妇女皆能挟弓而斗,天下所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