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召入京,只需要皇帝的一份圣旨,赵千栋便得不远万里,从盛京金州急匆匆南下,而离京,似乎便显得更加简单了,吏部只来了一份寥寥几十字的通传,告诉他皇上近期无意见他,便将他这位专程南下面见圣上的五品小官打发掉了。()
尽管此次进京,赵千栋原本就没巴望着能够见着天子,毕竟他早就知道,皇上是不可能逾制会见四品一下朝廷官员的,他之所以来京城,一方面是躲不过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借机疏通关系,打点吏场,但现如今,当他知道自己真的不能得到皇帝召见的时候,心里终归还是有一份不快,毫无疑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朝廷上把他给涮了。
在离开京城的时候,赵千栋心下做出决定,自此而后,除非他能取大清而代之,否则的话,这辈子再也不进北京城了,此可以算是一份野心,也可以算是一份誓言。
总的来说,此次进入北京城,赵千栋还是大有收获的,至少在离京的时候,到陶然亭为他送行的官员着实不少,除了那些盛京籍的京官之外,包括李鸿藻、孙毓文等人,都专门派了家人过来为他送行,而在送行的队伍中,身份地位最高最为显赫的人,还要说是尚且年幼的醇亲王载沣与大太监李莲英了。经过不长时间的消除,小载沣与赵千栋之间的感情还算是不错,小家伙尚是孩童天性,他不懂得所谓人心险恶究竟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勾心斗角为何物,谁能逗着玩、哄他开心,他就与谁亲近,对谁好,但世事难料的一点是,在短短的两三年之后,当小载沣真正入了官场,懂得了什么叫做权争之后,他与赵千栋之间就再没有亲近的感觉了,或许从一开始,他们就注定是一对敌人,彼此势不两立的敌人。
正如科尔尼洛夫此前所说的,这次赵千栋回转金州,为了保障他的人身安全,俄国人颇是用心,驻华公使喀西尼专门从使馆内调了一队由二十六名士兵组成的小队,拨于科尔尼洛夫上尉统领,沿途一路保护赵千栋,与此同时,还从海军中调拨了一艘军舰,专程赶到塘沽,以便搭载一行人北上,如此特别的待遇,在中俄关系史上,貌似还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
进京时是八月中,正好是天.气最为炎热的时候,而在耽搁了将近月余之后,离开京城北上金州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九月中,干热的天气已经过去,北来的秋风横扫了大清北方各省,不过天凉好个秋的感觉,却并不足以掩饰大清愈来愈显严重的层层危机。
浩瀚无垠的大洋之上,俄罗斯帝.国的纳瓦林号装甲舰喷着滚滚的黑烟,径直向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