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第一印象而言,施廷芬对赵千栋的印象很不错,这是毋庸置疑的,在他看来,自己不远万里来接触的这个中国人,同时,也是他今生第一次真正深入接触的中国人,既不缺乏绅士风度,又相当的慷慨大气,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这个人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开阔胸怀。()不说别的,就单单是他在针对内燃机设计图这件事的态度上,便可以看出以上这些性格特点来。
而对于赵千栋来说呢,在他的眼睛里,施廷芬则是一个堪称正直,同时还没有太多心机的年轻人,试想,如果这份设计图纸落到另一个洋人的手里,那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毫无疑问,对方肯定会毫不犹豫、想方设法的将这一款内燃机设计方案窃为己有,而绝不会像施廷芬一样,选择与他赵千栋这个最初设计者合作。
合作?
没错,就是合作。
在经过了长时间的交谈与试探之后,对钱财没有多大兴趣却更加关注名声的施廷芬与对名声没有任何兴趣却只关注钱财的赵千栋,最终达成了初步的协商意见。
让赵千栋万万想不到的是,就在百多年前的清末时期,德国人的商业市场已经可以算是基本的成形了,按照施廷芬的说法,他所设计的这种内燃机结构,作为一种仅仅成型与图纸之上的设计技术,它要想真正成型得出成品,还需要走很多的过程,而在这其中,技术专利的申请便是第一步。
现如今,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专利保障制度,在欧洲各国,几乎都有各自国家所准行的专利权,而在这其中,德意志帝国自然也有他们自己的专利法规。至于说这个专利权怎么去申请,其实也简单的很,按照施廷芬的说法,他将会先把这份设计的可行性论文,发布到由慕尼黑工业大学主办的工业学报上去,而后,再以这份论文为基础,向帝国申请专利权。
当然啦,作为一个大清帝国.的人,赵千栋这个真正的技术设计者,是不可能以他自己的身份收获这项专利的,故而,施廷芬本人将会以设计者的身份出现,将这份专利权收入他的口袋。
毫无疑问,从这一点上看,赵千栋.绝对是吃了大亏的,可话说回来,这个亏他现在还是非吃不可的,不然的话,他甚至无法从中得到任何一点利益。
在拿到这份专利权之后,施廷.芬将会通过他自身的背景关系,在德意志帝国内寻找相应的机械制造厂商,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份设计的样机拿出来,同时,他也将负担起将这种样机推向具体实用的全部工作。至于说赵千栋能够从中获得的收益,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