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联合司令部二(第1页)

第104章联合司令部二

半个月后,中国庐山,一辆德国产的黑色奔驰轿车正艰难穿过弥漫在山路上的迷雾,缓缓的向山顶爬行,雾气好像无所不在,密得有些让人窒息,让人只看得见脚下的路,而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上来的,又该往哪里下去。

车上一位看上去还不到40岁的军官正紧皱着眉头,看似在看着外面的迷雾,实际却在心里盘算着目前的局势和校长召见自己的目的。

终于汽车行驶到半山腰一座外表简朴庄重的庄院前,司机抹了一把额头渗出的冷汗,对年轻将军说:“主任,到了”,这个司机口中叫做主任的他,就是中华民**政部政务次长兼武汉行营副主任陈诚,也是蒋介石身边的第一红人。

陈诚下车后先仔细整理了下军服,确认没有什么不妥后才缓步走进庄院。

“辞修啊,今天雾这么大,上来还安全吧。”

“还好,校长……”陈诚原来以为第一句话会是问现在的局势,没想到却是问的自己安全,即使知道这是权术,也还是很有点感动的。

“日本人要动手了,你怎么看?”蒋介石似乎对陈诚的反应在意料之中,颇有些沉重的继续问道。

“德国盟友的情报,我们的情报机关也已经证实,日本人新建了10个师团,我看他们应该是首先在北平和天津动手,肯豪森将军认为应该坚持制订好的方针,在华北进行逐步抵抗。”陈诚说的比较小心,没有直接表态而是把知道的情况又叙述了下。

“辞修啊,你跟我露个底,对于抗战能否胜利,你有多少把握啊?”仿佛对陈诚的说法不满意,蒋介石继续问道。

实际上在国民政府里,不管是蒋介石还是何应钦,这些曾经在日本留过学、学过军事的人,由于他们曾亲眼看过日本综合国力的强大,所以他们都认为中国是打不过日本的!也因此吧,他们无可避免地选择了亲日或者消极避战!

“我国因军事落后,不宜实施迅速决战之战略。但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备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作战应该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此项大方针下,**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预定之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

陈诚说这些话很是有些难受,实力上日本人有着绝对的优势,中国的优势也就只有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了,想获得胜利只能将战争拖入持久战,可这意味着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将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