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不设防的大上海二
因为对于这段历史,陈天柱那是太清楚不过了——这些年国民政府在上海至南京之间、上海至杭州之间构筑了大量的所谓的国防工事,根本是一堆无用的垃圾,战壕里面充满了积水,本来应该是钢筋混凝土的碉堡,结果只是一堆黄泥堆成的。
即便是有交工的防御共事,各处的碉堡入口处全部用拇指粗的大铁链锁着,根本无法使用。所以这些国民政府花了四年时间修筑的防御工事根本没有发挥任何的作用。
“另外现在担任京沪警备司令的蒋介石最为器重张治中。
张治中担任京沪警备司令之后,为了加强上海附近的戍守力量,调来了中央军的精锐部队,包括宋希濂的第36师(从西安辗转至战争爆发后方才抵达前线)、王敬久的第87师和孙元良的第88师。
此外,还有炮兵第8团、炮兵第10团等部队,这些军队都秘密部署在吴福线和锡澄线附近。
七.七”事变爆发第二天,张治中在对敌情作出仔细研究之后,还向蒋介石建议将第2师补充旅1团的官兵化装成上海保安团,进入上海虹桥和龙华机场,以期万一战事突起,可以于最快时间内占据主动。
此建议得到了蒋介石的采纳,于是第2师补充旅1团的官兵化装成上海保安团的士兵悄悄潜入上海虹桥和龙华机场。”李德华慢慢将我方已掌握的资料一项接一项的说出来。
李德华停顿了一下之后,又接着说道:“还有,7月30日张治中又致电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一个‘先发制敌’的设想:他说,部队在北方作战,固不宜破坏上海,自损资源,然若敌方有下列征候之一,如:
1、敌决派陆军师团来沪,已开始登轮输送时;
2、敌派航空母舰来沪时;
3、敌在长江舰队来沪集合时;
4、敌在沪提出无理要求,甚至限期答复,即断定敌发动无疑。
则因我主力军远在苏、常以西,输送展开在必需时,且上海保安团抵抗力薄,诸种关系,似宜立于主动地位,首先发动,较为有利。”
陈天柱评价道:“恩!张治中的这个建议提的不错。先发制敌!
似宜立于主动地位,首先发动,较为有利,不错!不错!这样一来,在上海的国民党军队就会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对即将发动登陆作战的日军造成很多麻烦。
那南京国民政府是怎么回复他这封电报的呢?”
李德华回答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