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想家老子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可见,这个世界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坏、输赢,不必凡事都争个明白。当你看到某件好事,于是努力争夺过来时,也许你会因此失去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是“争”还是“让”,是“得”还是“失”,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在广笑府·尚气中,曾记载了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
从前,有一对父子性格都非常刚直,他们从来不向他人低头,也不向他人让步。一天,家中来了客人,父亲便叫儿子去集贸市场买肉。在买肉回来的路上,儿子经过城门时,迎面碰到了一个人,结果他们面对面站着,谁也寸步不退,坚决不避开,就这样站在那儿相持了很久。
当时是中午,家里还等着肉下锅,父亲见儿子迟迟不回来,不由得焦急起来,于是出门去找儿子。走到城门处,他看见儿子和一个陌生人僵持在那儿,没半点让步的意思。他非常高兴,心中大喜:我儿子真像我,性格如此刚直。然后他对站立在对面的那个人大吼道:“你算老几,竟敢在我儿子面前放肆!”
接着,他又对儿子说:“好儿子,你先将肉送回去,陪客人吃饭,让我站在这儿与他比一比,看谁撑得过谁?”然后儿子回到家里烹肉煮酒待客,父亲替儿子“站岗”,和那个人相持下去。惹得众人大笑不止。
试问,两人怒目相向、面对面站在那里,谁都寸步不让,能争出个输赢吗?就算一方最后先妥协、先让步,他就真的输了吗?而另一方就真的赢了吗?就真的有面子吗?当然不是,反倒是为了没有意义的输赢和面子,耽误了大半天的时间,导致怠慢了客人,引起了路人看笑,为此失去的面子更多。
更重要的是,在僵持不下、绝不让步的过程中,双方带着气愤的情绪敌视对方,内心充满怨气,而且忍着炎炎烈日,这对自己也是一种严重的伤害。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有些人凡事想争个赢,想争个明白,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争论不下,结果闹得双方都不愉快;有些人不慎冒犯或伤害了别人,结果遭到对方的打击报复,于是他们再进行反击,就这样,在冤冤相报的过程中,彼此带着怨气去生活,带着仇恨去交往,失去了很多快乐。
事实上,逞一时口舌之快,争辩赢了又怎样呢?逞匹夫之勇,报复了别人又如何呢?真正的智者不会做出这么愚蠢的事情,他们懂得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输赢,不必凡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