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是得到,放下是舍弃。很多事情,拿起来容易,放下来却难。因为放不下,因为舍不得,所以,人容易活得累。人生苦短,如果我们想活得快乐自在,就要拿得起、放得下。放下是一种释怀,是一种遗忘,是一种不计较的生活态度。懂得放下,我们的心灵才会得到洗涤;懂得放下,快乐才会变得简单。
执着是一种坚持,是一种不放弃的精神。很多时候,我们赞扬那些对爱情、事业、前途、生活目标等人生大事执着追求的人。然而,有时候,太过执着也是一种错。比如,对于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如果我们太过执着,不接受,对于那些得不到的事情,如果我们太过执着,不放下,我们就会让自己陷入无以复加的痛苦和纠结之中。
有个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年轻漂亮的女医生,在经历了一件事情之后,忽然变得精神萎靡,神情恍惚,一蹶不振,35岁的她看起来就像53岁。当时她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在医院里她对病人体贴入微,在家里她对家人关怀备至,她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家庭和和美美。一个生活如此美好的女人,为什么会忽然有那么大的变化呢?
据知情人透露,这位女医生之所以想不开、服毒自杀,与她父亲的去世有直接的关系。原来,父亲一直很爱她,她也非常爱她的父亲。但是自从父亲患了不治之症之后,她每天就生活在紧张不安中。尽管她知道父亲这种病在目前还没有救治的办法,只有等待死亡的判决,但是她依然执着于四处奔走、求医问药,最后,还是没能挽救父亲的生命。
女医生无法接受父亲去世的事实,她的心灵无法从丧父之痛中走出来。父亲去世之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以前活泼爱笑的她,脸上再也没有了笑容,她的热情活力也不见了。就这样,她从一个美丽热情的女子变成了一个整日愁眉不展的女人,半年后她明显苍老了许多,其精神气质和面容完全与她的年龄不相符。
也许,在她生命结束的那一刻,她内心的痛苦得到了解脱,但是,她却忘记了丈夫、儿子以及母亲为此承担的悲痛,忘记了一个作为妻子、作为母亲、作为女儿应尽的义务,忘记了曾经立下的救死扶伤的神圣誓言。
对于无法改变的事情,悲伤之情可以理解,但是过于偏执,用极端的方式去处理,只能让痛苦变本加厉。如果想减轻悲痛,唯一的办法就是选择放下,放下了,心灵就释怀了,生活就会变得轻松自在。
佛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信徒不小心跌落下悬崖,危难之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