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战场,没必要时刻剑拔弩张。如果你处处与别人为敌,把别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并想尽一切办法打击、伤害对方,也许你真的能得逞,但是你在打击对方的同时,给自己带来的伤害或许更大。
甲和乙同为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女研究生,两人住在一个宿舍,在外人看来,她们的关系还不错。两人的成绩不相上下,彼此又在暗中较劲。在快毕业的时候,两人都参加了托福和GRE考试。
成绩出来之后,乙的分数很高,于是她向美国一所著名大学提出申请,然后高兴地等待对方的正式录取通知。甲考砸了,心情原本不愉快,又看到乙欢欣鼓舞的模样,心中更加嫉恨,于是决心治一治对方。
在乙等待美国那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过程中,甲盗用了乙的邮箱,向美国那所大学发了一封拒绝入学的信函。因此,乙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那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于是她多方打听和了解,得知:那所大学收到拒绝的信函之后,把名额转给了别人。
乙闻此消息,顿时懵了,因为她知道自己根本没有给那所大学发拒绝函,她知道一定有人在暗中捣鬼。经过一番调查,她发现是甲在暗中作祟,于是她将甲告上法庭。
在法庭上,尽管甲声泪俱下地向乙道歉,说自己被嫉妒冲昏了头脑,但是公正的法官最终还是判甲赔偿乙的损失。由于这件事影响颇大,校方经研究决定开除了甲,甲的研究生之路眼看圆满结束,没想到却戛然而止。
当你握紧拳头,用力地打向对手时,也许能把对方打倒,但是最终受伤害的往往是你。因为当人们遭受攻击时,往往都会维护自己、保护自己,就会奋起反击。于是,一场“冤冤相报”的丑恶剧情就此上演。当你卷入一场恶战中,当对方和你玉石俱焚时,试问,你占到便宜了吗?
赛勒斯曾说:“如果你紧握一双拳头来见我,我保证我的拳头握得比你还紧。”这句话告诉我们:当我们手里握着仇恨时,别人也会用仇恨还击。仇恨对手,其实是放不下对手,也是放不下自己。
生活中,我们经常把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人称为对手,甚至视其为“敌人”,并时刻提醒自己:他和我有竞争关系,不是他死就是我亡(尽管没到这种地步)。有了这种心态,我们就会千方百计地敌视对方,想尽办法战胜对方,甚至不惜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
对手真的有那么可恶吗?当你敌视对手时,对手是否也在敌视你呢?其实,生活处处有竞争,就算你今天战胜了一个对手,明天你还有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