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三十四 一份奏折引发的血案!(第1页)

今日二更之第一更,继续要推荐和收藏ing

—————————————————————

自雍正七年初设军机处后,便立下规矩,军机大臣每日应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谓之“见面”。

孙毓汶拿捏住了时辰,由隆宗门出,乘肩舆一路到了贞顺门。这贞顺门乃是宁寿宫的后门,慈禧太后自光绪十五年正月皇帝大婚、“亲政”后,便由紫禁城搬到了光绪十四年刚刚修浚的中、南、北等“三海”中常住。间或回宫,则必住在这宁寿宫——慈禧太后天生是个戏痴,而这宁寿宫里恰巧有个楼高三层的大戏台,名为畅音阁,最方便听戏。除此之外,这宁寿宫还是高宗乾隆皇帝禅位嘉庆帝后的颐养天年之所,也正暗合了皇太后“归政”光绪帝的深意。

孙毓汶乘的肩舆刚刚落地,得到了消息的李莲英李总管已经自贞顺门里奔了出来。

“给孙中堂请安”,此时人多眼杂,李莲英自然也不能像在私宅时那样与孙毓汶平辈论交,待行完礼后,他便将孙毓汶延入了贞顺门西的倦勤叙话。

“孙中堂来的时候不太巧,老佛爷此时还在午睡。”,李莲英神态恭谨,言谈举止间合足了礼数,“不知孙中堂此来可有什么大事?是否要我这作奴才的唤老佛爷‘请起’?”

“那倒不必了。”,孙毓汶摆了摆手,“我来只是给太后她老人家送折子的,既然太后还在歇息,那就不便打扰慈躬了,只是还要烦请李公公辛苦一趟,把这些折子给太后送过去。”

他一边说,一边便将带来的一沓奏折递给了李莲英——在奏折的排序上他也动了一番心思,将李鸿章的那份《殿阁补阙折》压在了最下面。

而就在李莲英接过奏折的那一瞬,孙毓汶极为不引人注意的伸手在李莲英的右手上轻轻捏了下,而后立时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一面将奏折转交给了身后的小太监,一面又很恭谨的对孙毓汶道:“奴才送孙大人出去。”,随后便陪着孙毓汶一路走出了贞顺门。

待确定了四下里无人注意两人后,孙毓汶才压低了声音说道:“小心伺候!”

李莲英霎时间浑身微微一震,连瞳孔都猛地缩了一下,而孙毓汶也不再和他多说,便登上肩舆自行去了。

~~~~~~~~~~~~~~~~~~~~~

在睡了小半个时辰后,慈禧太后就已醒了。

见老佛爷醒转过来,李莲英便立刻指挥着一群早有准备的小太监,敏捷有序地上前伺候,先是将一块开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