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北京,经历了出生入死的高振没有了什么缅怀于留念,尤其是它的冬天。树木除了还剩下枝干之外,其他的也只有还没有被刺骨的寒风吹落的枯叶。而在这种寒风下,无论你在外面做什么,都不会让你感到什么愉快。虽然缅怀曾经在这里的生活,但高振一行人不得不穿梭于北京各处。
有一件事情高振今天必须要处理,与其说这件事是来执行孙中山交给他的公务,不如说其实他是为了私事,趁着今日能得到半日闲,一并解决了。
这个时代的北京和上世的北京并不相同,虽然北京政变让全国人的目光都注意到这里,却不能不承认这所五朝古都的政治气息已经开始南移,几分学术氛围在严峻的形式下依旧笼罩着整栋古城。
而比起同时代的广州来讲,多了几分庄重,少了几分的威严,多了几分舒亦,少了几分的青燥。
作为广州革命军的一名中将来讲,在全国方面来讲,他还只能算是一名中高层军官,这个时代的军衔实在太混乱了,直系的、奉系的等等,让你也不能不承认法国少尉嘴里的话:“中**衔太混乱了。”
故此,高振等人并没有被安排配车,出行只能走着,黄包车高振又不愿意做,只能做公车。这个时代的北京的公车很拥挤,后世也是如此。在人群当中被冷风一吹,不由得清醒了几分。
不久,高振等人就来到国立北京大学,不知为什么,高振更喜欢清华大学给人的那种感觉,可能是北京大学给人的感觉太承重了,尤其是蔡元培出任了北大校长之后,他对北大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让它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来到北大任职或任教。
找了几个同学问了问,高振就在一间教室里找到了自己想见的人。刚上完课,正在整理教材的李四光看到一些军官连找他也很意外。
“李教授您好,请问您是否有时间,我们可以坐下来谈几分钟。”高振看到他的疑惑赶紧说道。
“你们这是?”李教授有些不解,一群军人怎么会跟他这个教授联系在一起。
“哦,看来我又唐突了。我来介绍一下,鄙人是广州革命政府独立师师长高振,您称我忠革就行。他们是我手下的兵,不过您放心,我们来是向您询问一些地质方面的事情的。”高振正色的说道。
提到地质学,此人的大名鼎鼎就不用多做介绍了。这也怪高振当初上学的时候,狗熊掰棒子,连江西盛产什么矿都没记着,更别说具体位置了。看到对方脸色有些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