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组建教导营(第1页)

上文提到蒋介石愤然离去,因为孙中山可能不安排他做校长。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蒋介石对从苏俄来的顾问不感冒,这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

尽管廖仲恺等人三番五次的说鲍罗廷要和蒋介石会见,他却总是置之不理。这次离去也和鲍罗廷等人有一定的关系。

蒋介石曾赴俄考察,虽然是以军事为主,但是党务、政治他也有所涉及,他比高振要了解苏俄的权力运作,回来后他有没被孙中山提名出席“一大”代表,所以他在党内没有发言权。而国民党现在和苏俄的模式比较接近,重心不在于政府,而是党中央、中央政治局,对此蒋介石也心有不甘。

怎么说呢,他跟高振不一样,高振同样是没有能够得到党内话语权,不过高振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没有能力进入现在的权利高层,所以也不是很在意这些事情。到了蒋介石这边,他更多是对孙中山不满,廖仲恺虽然是蒋介石的好友,但是蒋介石还是把不满意孙中山想法迁怒于廖,还有高振。

高振和廖仲恺的到来,先开始让他感到了监军的味道,所以刚一开始蒋介石就滋生出离开广州的想法,不过高廖二人主动的在蒋介石面前示好,也让他暂时放下了马上离去的想法。至于校长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点燃了蒋介石不甘之心,所以愤然的辞职。高振和廖仲恺的到来,主动地帮他分析去与留的结果让他认识到自己不能失去黄埔军校这个香饽饽,不然自己会在国民党内失去的更多,所以现在有个台阶他就选择回来。

然而如果轻易就回来的话蒋介石就不是蒋介石了,他先后给孙中山和廖仲恺二人各写了一封长信,叙述了孙中山联俄等各项政策、对党内人事安排意见。孙中山看过之后也一一满足了他的要求,并于3月17日杨西岩被撤职查办;廖仲恺负责财政,戴季陶任政治部主任;并先后解决了胡汉民、许崇智的任职问题。

军校学生取额分班、学习期限等都随了蒋介石的心意。有些事情是在他回来之前已经开始办理的,有些则是回来以后开始办理。

他的手段让高振张着大嘴发呆,原来掰手腕是这么掰的,自己跟蒋介石相比好像太弱了点,至少职位上自己还没有什么确定,再看看人家,校长之职已经是板上定钉了,而且还有个摆上餐桌的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等着人家取呢。

在蒋介石闹脾气的这段时间里,孙中山精神上非常不好,至少高振每次见到他的时候都能够感觉到孙中山内心中的痛苦,这种痛苦让高振有些厌恶起蒋介石,不过他没有在任何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