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奚然,满朝文臣武将皆沉默,有些年轻臣子们悄悄退到一旁,与食古不化的老臣们凭空隔出一道无形的沟。
东安国的朝堂有三党:老臣党,丞相党,小臣党。
老臣党,以中书令为首。他们或出身官宦世家,或位列三朝元老,或皇亲国戚。
丞相党,以左丞相唐潜,右丞相张番为首。他们皆出自钟鸣鼎食之家,名门望族之后,书香世家之子弟。
小臣党,以蔡御使为首。他们是东安国朝堂最年轻的一群人,怀抱改变东安国的梦想。
他们多半出身平民,即使有家世显赫的人,因出身工级或商级,能够经过科举跻身朝堂,誓为百姓奉献一生的官,已是满门荣耀。
在这个朝堂里,征战四方、保国护家的将门氏族是格格不入的一群人,他们自成一派,不与任何党掺合。他们敬仰的人,除了安帝赵甫,就是战神赵晋。
即使赫赫威名,军功无数的张氏将门,也无法与战神赵晋齐声。这也是张将军为何看不惯赵晋和奚然,又刻意避开他们的原因。
赵晋没有向奚然介绍过东安国的政局,更没有详尽介绍朝堂的党派分争。
奚然凭借一派慷慨激昂的“讲道理”,让勤政殿里的文臣武将们不自觉的分出楚河汉界。一个一个小团体从乌泱泱的站在一起,到现在分成四个方阵。
“晋儿的媳妇好本事!哀家佩服!”
太皇太后符璃由衷赞叹,真是聪慧的丫头。几句话,竟使得臣子们自露马脚。这一眼看去,有几人曾经隐藏得太好,连她都被骗了。
奚然颌首微笑,不敢领功。这本事用一次就好,她可不想未来做太皇太后的冲锋炮,把满朝大臣的矛头齐向自己。
唐潜和张番交换个眼神,一直保持沉默的他们终于有了动作。率先走向高公公,拿笔签写自己的名字,和捐银的数量。
高公公偷看奚然,见她点头,才放大胆子,大声念道:“左丞相,唐潜,捐银一万两。”
“右丞相,张番,捐银一万两。”
张番写完,高公公立即大声念出,生怕抠门儿的张丞相反悔。
“哼!国家大义,老臣还是拎得清呢。”
“张丞相说得对。”
奚然顺势拍马屁,看向中书令:“本朝有三相,左相、右相、中书令。二位丞相为国为民捐一万两银子,中书令要捐几两银子?”
中书令瞪眼气呼呼的说:“老臣没有私房钱,捐十斗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